林生平事迹

6月1901日(农历四月15),林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县一个小企业家庭。我从小聪明好学,特别喜欢听大人讲的神话传说之类的故事。当我九岁进入私立学校时,我能够熟悉我所学的诗歌。1926毕业于厦门大学。1927年秋,林考入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人类学系,师从美国教授H·O·拜尔学习人类学。她毕业于1928,人类学硕士。65438年至0929年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编辑,后参与该院民族学组研究工作。1931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建国后,历任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人类学博物馆(中国第一所人类博物馆)馆长、南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厦门大学党委书记)。他在东南亚和中国从事考古发掘和民族调查。他是中国最早对台湾省高山族进行调查研究的学者,著有《台湾省樊氏原始文化》一书。他对民族文化、中国民族的起源和划分制度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的《文化人类学》一书建立了中国的人类学体系,在当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欢迎。另一本书《中国民族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好评。他还参与调查,先后在武平、龙岩、长汀、闽侯发现了新石器,并撰写了《台湾省新石器时代》、《福建古代人》、《中国与东南亚古代人的关系》等论文。1929、1935年冒险进入日本占领下的台湾省,调查高山族(当时称范人),取得元山新石器和高山族文物。1934年,为了普及人类学知识,他利用自己收集和发现的考古和民族文物,成立了厦门人类学博物馆筹备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带着文物避难南洋,继续在东南亚从事考古和民族研究。

曾祖父在台湾省做生意,事业发达。当他的父亲林的家族衰落时,他只经营一些小生意。向辉自幼随父在台生活,宣彤元年(1909)回到家乡邗江就读私塾。民国元年考入福州东瀛学堂,学习成绩全班第一。毕业后因为家里穷不能上学,就在家学习。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中英文都中学毕业了,还能翻译英文小说。民国八年(1919),向辉随父亲回到台湾省,后转往菲律宾,在一家米厂做文员。因为对商业不感兴趣,他在工作之余仍然自学诗歌。

10年(1921),陈嘉庚创办了厦大。向辉以同样的学位被厦门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录取,是厦大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之一。在厦门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连续获得两次一等奖学金,在厦门中华中学担任历史、地理、社会科教师。15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厦门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先是在预科学校教了1年,然后去了菲律宾大学研究生院人类学系,跟着美国导师拜尔教授学习人类学。短短1年,我拿到了人类学硕士学位。

17 (1928)年5月回国,先在南京中央研究院任研究员,致力于人类学(包括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博物馆学等)的研究。).除了撰写专著,他还深入台湾省等地进行民族学、考古学的田野调查。18年,受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委托,冒着生命危险对台北圆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日据台湾省高山族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后写成《台湾省范人原始文化》一书,由中央研究院出版,是中国系统调查研究台湾省高山族的第一人。他把在台北基隆圆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贝墓和在高山族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带回大陆,分别收藏在南京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筹备处。

19(1930)9月,向辉回到厦大,任教授兼文史社会学系主任。民国二十四年(1935),冒险再次到台湾省高山族聚居区考察,带回了一批高山族文物。在台湾省的两次调查中收集的考古和民族文物陈列在学校的人类学博物馆里。民国19 ~ 26抗日战争爆发期间,致力于人类学专著的写作和出版。其中,《文化人类学》一书对人类学的概论、简史、物质文化、社会组织、宗教艺术、语言文字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对中国原始社会组织和婚姻制度也有独到见解,民国二十三年(1934)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列为“大学丛书”之一。同时,他撰写了《中国民族史》(第一、二卷),对中华民族的起源、历史发展和分类体系做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民国二十五年(1936)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详细的民族学专著。后来,该书被日本学者中村和大石和翻译成日文,受到国内外民族学家的重视和引用。此外,他还出版了《民俗学》、《世界民族志》、《神话学》等专著。,为奠定中国研究人类学的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向辉在厦门大学西侧丁敖宅二楼成立了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筹备处,将自己多年来收集的考古、民族、民俗等文物与海外华侨、热心人士捐赠的文物一起陈列出来,供师生和校外各界人士参观。它是中国第一个人类学博物馆。

民国二十六年(1937)暑假,向辉自费游览闽西,在武平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浮雕陶器。这是在中国东南部发现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他从武平新石器时代文物的研究中,认为石簪、分段石簪、印陶是东南古越人及其祖先的遗物,是我国东南古文化的特色。这些想法被他后来的考古发现所证实,并得到其他考古学家的认可。

那一年,抗日战争爆发,向辉带着文物和书籍来到南洋。民国27年(1938),5438年6月+10月,在新加坡参加第三届远东史前学者国际学术会议,宣读了《福建武平新石器时代遗址》论文,受到各国教授专家的高度重视。在新加坡期间,我做过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的老师和半月刊《超越星辰》的编辑。尽管生活环境恶劣,但我坚持考古学和民族问题的研究,撰写了《中国马来人与东南人的同源性》、《南洋族群通论》、《南洋族群与华南古代族群的关系》等论文,并编撰了《菲律宾民族志》、《婆罗洲民族志》、《苏门答腊民族志》等专著。年底,他陪同菲律宾华侨领袖李俊成前往印度,同时进行考古和民族调查。从恒河流域到尼泊尔边境,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获取了大量印度考古和民族文物的资料。

民国二十八年(1939)冬,任槟城钟灵中学校长,积极倡导并参与捐钱筹款支援祖国抗日战争的活动。民国三十年(1941),在马来亚吉大港发现史前洞穴遗址,发掘出一批旧石器遗物。

侵华日军侵占南阳后,他投靠后港务农,生活异常艰难。他仍然尽力保存文物和书籍。当时有外国学者想出高价买他的文物书籍,但他始终拒绝,不为金钱名利所动。有一次,日本宪兵无理搜查他家。他在家里保存了一箱古代武器(包括日本的刀剑和枪支)。如果被发现,他会有生命危险。搜查过程中,面对强奸,他坐在箱子上毫不畏惧。结果他没有被发现,侥幸躲过了这场灾难。

民国34年(1945)秋至36年(1947)夏,参加了陈嘉庚主持的南洋华侨救济会活动资料的编纂和编辑工作,协助刊物的编纂和出版,参与了《南侨回忆录》一书的编纂和出版工作。36年夏(1947)回到祖国,仍在厦门大学任教,任历史系教授。他在教学期间积极支持进步学生运动,反对内战,并在历史系举办的人类学标本展中传播进步刊物,报道进步学生活动,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民国38年(1949),国民党厦门当局在溃退前夕逮捕并关押了向辉。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厦门,才得以幸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向辉被任命为厦门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并当选为厦门人民代表、厦门市侨联副主席。他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1951年,他将人类学的珍贵书籍捐赠给厦门大学。同时,他积极倡导并主持建立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并担任馆长。1955向辉当选为福建CPPCC委员。1957年9月,加入中国* * *产党。

1951年,向辉参与惠安东土改,根据调查、访谈和收集的实物资料,写出了《住母系习俗的由来》和《母系制度向父系制度的过渡》,论证了惠安“住母系”(不出夫家)婚俗的特点和由来。应厦门有关部门的要求,他还调查了厦门港渔民的风俗。他还经常到福建各地进行考古调查,先后在龙岩、惠安、永春、闽侯、长汀等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除了撰写各地遗址的研究论文外,他还撰写并发表了《中国东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之一:端氏》等多篇重要的考古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为了丰富人类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向辉亲自和技术人员一起制作了原始社会和古人类的大型模型,编写了人类博物馆展品手册,并利用考古发现、民族调查和社会收藏增加展品。

向辉生活非常节俭。他经常用废纸做稿纸,一张纸要两面用。为了节省公费,我出差不坐软卧,坐硬卧;住酒店不是大酒店,是小客栈,经常三四个人挤在一起。他经常把自己的东西带到图书馆去使用。1956年,向辉受高等教育部委托培养一名考古学副博士研究生。他培养了世界各地的学生,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教授和专家。同年10后,向辉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尽管如此仍坚持工作。她白天去人类学博物馆工作,晚上坚持写手稿和论文。1958年,他还把自己唯一的一栋1楼捐给了厦门大学。他热爱武术,经常在学校运动会上表演,多次获奖。

他一生留下了18部专著,70 ~ 80篇论文和译著。

1958年2月的夜晚,他突发脑溢血去世。骨灰被安葬在厦门大学校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