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档案在哪里?
淮海战役(1948 165438+10月6日-1949 65438+10月10),国民党称之为“徐浜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和中原的野战军,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活动从1948 165438+10月6日开始,到1949 65438+10月10结束。民国国军5个团、22个军部、56个师、1个绥靖区共55.5万人,在徐州反匪指挥部总指挥刘智指挥下,被消灭整编。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牺牲最多、歼敌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法最复杂的一次。
第一阶段的
1948 165438+10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继峰、张克侠率领两万余人奔赴战场起义。6月5日438+00时,我军分割并包围了徐州以东碾庄地区的黄兵团。经过10天的逐村激战,22日歼敌65438+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自杀。同时,为配合战斗,中原野战军进攻徐(周)蚌(港)线。165438+10月16、攻克苏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第二阶段
165438+10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苏仙县西南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薇兵团12师。(史蒂文·黄兵团原属桂系军阀白崇禧,两派矛盾较多,调动白部十分困难。)28日,蒋介石被迫对徐州守军进行战略撤退。徐州“剿总”总司令刘智撤回蚌埠,副总司令杜留在徐州指挥。65438+2月1,敌人弃徐州而逃,向西南方向逃去。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以逃敌包围徐州。6日,敌孙兵团企图突围,被歼灭。孙独自逃走了。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到15时,消灭12万余人,生擒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对杜集团进行围剿,不歼灭,部队休整20天。
第三阶段
1949 65438+10月6日至10时,华东野战军向被围的杜群发起总攻。经过四天战斗,歼灭邱清泉、兵三十万,活捉杜,邱清泉自杀,逃脱。这次战役,我军参战兵力60万,敌先后出动兵力80万,历时65天,歼敌55.5万余人,在南方战场上消灭了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基本解放了华东和长江以北的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添加新图片
济南战役后,敌徐州“剿总”刘智集团开始收缩兵力。到10月底,其4个兵团、4个绥靖区、25个军,约60万兵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两条铁路线上,企图阻击我军南下,掩护南京。其部署是:第七兵团(黄)在新安镇;13兵团(李米)在徐州以东;黄口、砀山地区的第2兵团(邱清泉)和16兵团(孙)由郑州撤至蒙城;第九绥靖区(李延年)在海州;第三绥靖区(冯治安)在韩庄、台儿庄地区;第四绥靖区(刘如明)在商丘;1绥靖区(周燕)在淮阴。这种部署的特点是重兵力、易机动和快速增援。9月25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10月11日,毛泽东提出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第一步集中兵力,歼灭第七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步,歼灭海州、连云港之敌;第三步,在淮北地区作战。并要求中原野战军主力部署进攻陇海路郑州至徐州段,牵制16兵团不要东调配合华东野战军。为了歼灭第七兵团,迷惑敌人,使其不能迅速识别我军主要目标,毛泽东进一步指示华东野战军根据敌部署特点,以一半以上兵力作为牵制和阻击任务,从南北和西面威胁徐州。这样,我们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消灭第七兵团。10月中旬,中原野战军派2纵至江汉,6纵至皖西,吸引白崇禧主力3兵团(张干)南下,12兵团(史蒂文·黄)西进配合郑州战役。10月20日,中原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发起郑州战役。此时,敌主力16兵团已向东撤退,残敌一万余人全军覆没。郑州和开封很快就解放了。此时,中原野战军主力已能在东线机动。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中原、华东战场敌情的变化,11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由陈毅、邓小平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这样我军就可以参战了,包括华东野战军的十五个步兵纵队,一个特种兵纵队,中原野战军的七个纵队,还有地方部队,总共六十多万人。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害怕徐州各部会重蹈魏集团全军覆没的覆辙。为确保徐州,巩固江淮,保护南京,11月4日,他决定将刘智集团主力收缩至津浦路徐浜段两侧,企图以徐浜段为轴心,将机动兵团全部分布于该段两侧,以攻势防御阻击我军南下,必要时撤至淮南,以确保南京。6日,他根据这一计划调整了部署。同时将华中“剿总”所属的12兵团调往太和、阜阳地区,相机援东。根据中央军委先歼灭第七兵团,切断津浦路徐浜段,孤立徐州的计划,华东野战军决定以七个纵队包围新安镇、阿湖地区的第七兵团。以8个纵队为拖延任务,其中3个纵队南北进军,牵制、阻击13兵团东援,割裂7兵团与13兵团的联系,山东兵团指挥3个纵队歼灭第3绥靖区之敌或促其起义,然后;过运河直奔徐州以东,以牵制敌13兵团,阻止敌从徐州东援,以两个纵队(战役初期归中原野战军指挥)从西北威胁徐州。中原野战军四个主力纵队从睢县、柘城县向东移动,谋求消灭商丘敌第四绥靖区,随后攻占苏仙,切断津浦路徐浜段,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二、六纵队转入淮海战场,阻击敌12兵团。华东野战军按计划于6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部队全部向预定目标前进。当他们发现敌人在缩小时,他们立即转向追击。敌7兵团因海州44军西撤,7日延迟向西开放,而13兵团按计划离开徐东,准备转移到灵璧。11月8日,敌第三绥靖区副军长张克侠、何基峰率三个半师起义。我山东兵团顺利渡过运河,越过部防区,直奔徐州以东。刘智发现我军正分多路逼近徐州,判断我将自东向西进攻徐州。他非常惊慌。他立即改变了向许穆两侧撤的原定计划,决定调第2、13、16兵团星夜集中徐州,固守徐州。同时,蒋介石决定将杜调回徐州任副总司令,并在蚌埠以率第九绥靖区成立第六兵团,将第四绥靖区改为第八兵团,与第六兵团协同行动,沿津浦路两侧向苏仙县推进,担任固镇与苏仙县之间的守备。9日夜,中央军委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要求华东、中原各野战军“应力争歼灭徐州附近的主要敌军,以免南逃”,并下了歼灭徐州之敌刘智集团的决心。11月10日,山东兵团主力歼灭第七兵团先头师,切断了敌人的退路。11月11日,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围剿第七兵团。为了消灭第七兵团,我军调整了部署。华东野战军以山东兵团第4、第6、第8、第9、13纵队及大部分特纵炮攻击第7兵团,以第7、10、11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由东南逼近徐州。陈毅、立即指示中原野战军主力和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八纵队转入徐蚌段。其中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三纵队、两广第二纵队从西南威胁徐州,冀鲁豫第二军区从西北威胁徐州,第三、第九纵队进攻苏仙县。9纵队主力南下阻止敌6、8兵团援北,1纵队为预备队。11月15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苏仙县,歼灭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党中央认为,这一战役是史无前例的南线大战役,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仅将平定长江以北的局势,而且将基本解决全国局势。因此,16日决定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华东、中原及冀鲁豫一带一切事宜。十一月十二日,我军猛攻敌七兵团,二十日攻占碾庄,二十二日歼灭七兵团,黄、阵亡。徐州东援之敌被我顽强阻击,一天只能推进一到两公里。从确山赶来增援的敌12兵团十一个师被中原野战军阻击,只能进入浍河以南的赵霁附近。敌第七兵团被歼灭后,蒋介石决定以徐州的第二、六五四三八+06兵团,蚌埠的第六、八兵团,六五四三八+02兵团进攻苏仙县,企图打通徐、穆之间的联系,将敌撤出徐州。于是,敌12兵团继续向徐州方向推进。总前委决定集中全部中原野战军围剿歼敌12兵团,华东野战军组成两个战斗群分别阻击徐州、蚌埠之敌,一个作为中原野战军围剿歼敌12兵团的预备队。11月25日,敌12兵团12万人在苏仙县西南双堆集地区被我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包围。敌12兵团被围后,蒋介石眼看无法突围,徐州、蚌埠增援无望。他一方面令刘智到蚌埠命令第六、第八兵团再次北援,另一方面令杜率第二、13、16兵团放弃徐州,绕道永城南下,企图进攻我中原野战军。解决12兵团的围攻,一起南逃。毛泽东预见到敌人可能突破徐州,指示华东野战军做好准备。11月30日,徐州杜团约30万人向永城方向逃跑。我华东野战军以十一个纵队追击敌人,于十二月四日将敌人包围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16兵团自行突围,被我消灭。第2、13兵团立即转入防御。我军同时包围敌两个团,蚌埠之敌仍试图北上救援。总前委采取了“吃一个()、抱一个()、看一个(、刘汝明)”的方针。以中原野战军6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1个纵队阻击再次援蚌埠的敌6兵团,华东野战军2个纵队作为总预备队。12日,我军向敌12兵团发起总攻,15日歼灭敌军,生擒黄维。敌人第六军团向北的援助被阻断了。得知12兵团已被歼灭,连夜逃回蚌埠。至此,平津战役已经胜利展开。为了不使蒋介石作出速战速决,将平津之敌运往南方,中央军委中止了对杜集团的进攻。淮海前线的全军进行了战场休整,并向敌人发起了政治攻势,为进攻做准备。12月17日,写了《敦促杜等人投降》。但杜等人拒绝投降。十二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已分兵包围了、平漳线上的傅集团。我华东军于一月六日向杜集团发起总攻,十日歼灭敌人,攻占杜,结束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历时66天,在华东和中原战场歼灭国民党56个师55万人,使敌人的长江防线和北京、上海的统治中心直接暴露在我军面前。淮海战役后,淮河以南之敌仓惶南逃。华东野战军第6、7、8、13纵队分支南下,解放了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出到长江北岸,为随后的渡江战役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