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是一部怎样的史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的史书。由汉代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历时二十余年。建立初期基本完成,后唐颜师古对其进行了阐释。《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汉书》开创了“含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汉书》称纪传省,《传世省传》、《书志》、《世家》,把汉代士人、大臣的世家大族的规律编成传记。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所继承。
《汉书》记载的时间与《史记》重叠,汉武帝中期以前的汉朝和西汉的历史,两部书都有记载。在这一部分,《汉书》经常对《史记》进行移置。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不同,选材标准的不同,转写时也有增删改。
相关说明
《汉书》经常使用古字古义,字难懂,班固同时代的人要注释《汉书》的音义,才能看懂。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自东汉至南北朝,《汉书》注释学派约有20余种,且多为音义注释。
至于《汉书》的注释本,唐代以前各派所作的注释都已失传。清代王先谦的代表作《韩曙补注》以摹仿儒家经典的方式诠释了旧史。经过多年的拙劣研究,使难点变得耳熟能详,所以至今仍为国内外史家所推崇。这些注释对《汉书》中的音义和史实做了详细的考证,为我们阅读《汉书》提供了方便,成为今天使用《汉书》的重要工具。
此外,杨树达的《汉书窥略》和《汉书补正》也值得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