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的人物经历

1973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复员,在老家做中学老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高考文科状元。

1982毕业去农民日报社工作。1988到1991,先后到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读研究生。

他在1982开始写作。1987后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一系列描写都市社会的单位,如塔埔、新兵连、头人、单位、官场、一地鸡毛、官人、1942。在这些作品中,他迅速显示出成为伟大作家的潜在能力,在创作中确立了平民的立场,关注历史、权力、民生等问题,但也因其简洁直接的绘画手法而被称为“新现实主义”作家。“新写实”作家主要有池莉、方方、刘恒等人。刘震云代表作《塔普》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7—1988。

他的塔普,一地鸡毛,单位,官场,官人等。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或者说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处境。他描述了“单位”这一特殊的当代社会机制,以及这一机制为人们产生的规定。无法控制的欲望、人性的弱点、严密的社会权力机制,构成了刘震云所营造的普通人生活世界中一张无法逃脱的网。生活在其中的人物面临着强大的“环境”压力,有着不可知的命运感;同时,在适应这种生活环境的过程中,经历了人性的扭曲。对于他们的活动,相互的折磨和争斗,以及他们的淫荡,自私和残忍,小说有着冷静却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这种批判,在某些作品中,以喜剧和嘲讽的形式表现得更为有力。与其他“新写实”小说相比,刘震云的作品有更明显的“哲学深度”追求,是指他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无处不在的“荒诞”和人性异化的不断揭露。

自1991发表小说《故乡的黄花》后,他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

1993年,“故乡”系列中的第二部长篇《故乡漫话》出版,五六年后完成长篇巨著《故乡面与花》(华谊出版社第一版1999)。《故乡的面和花》体现了他在风格和内容上的双重探索。结构的复杂性,技巧的多样性,语言的复杂性,意义的模糊性等。都很惊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2007年,我出版了小说《我叫刘跃进》,该小说被改编成电影。

2009年,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出版,引起轰动。

2010年3月7日,冯小刚表示希望拍摄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

2011年8月,《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