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的成矿时代与演化

中国铁矿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均有形成,但不同地质时期、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铁矿床类型和规模不同,说明铁矿床的形成是随着地壳的发展而演化的(表2-7)。

表2-7中国主要铁矿类型成矿年龄演化

1.太古宙的

太古代是我国沉积变质铁矿(条带状硅铁建造)的主要形成期,尤其是新太古代,常形成不连续的巨型铁矿成矿带,如辽宁安本地区鞍山群、冀东滦县群、遵化群、北京密云地区四合堂群、山西五台群、山东泰山群、河南登封群、安徽霍邱群等铁矿。太古代中期,这类铁矿明显减少,主要分布在冀东迁安群和北京密云群,如河北自来水厂、大石河、密云沙场等,而太古代仅形成少量小型矿床。

2.元古代

古元古代还形成了一些大型沉积变质铁矿床,如山西吕梁群袁家村、冀东朱杖子群扎兰杖子等。云南大红山铁矿也形成于古元古代,伴生有大量海相火山岩和碳酸盐岩。

中元古代,浅海-海岸沉积型赤铁矿矿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北缘硅质含铁变质岩系附近的沉降区,如宣化地区的庞家堡铁矿。甘肃祁连山地区和陕西勉略地区分别有镜铁山式和鱼洞子式等条带状硅铁建造。而在云南澜沧江以南的火山岛弧带,产出变质火山-沉积铁矿(惠民)。

新元古代沉积变质铁矿仅见于我国南方江西新余地区和湖南启东地区,也属于条带状硅铁建造。河北北部有一个大庙式晚期岩浆钒钛磁铁矿床。这一时期形成了少量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如四川泸沽矿田。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和海南石碌铁矿的成矿时代和成因虽有争议,但其主体也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

3.古生代的。原称PRIMARY

这一时期形成的铁矿类型较多,主要是沉积型和岩浆型铁矿,其次是矽卡岩型和火山岩型。沉积铁矿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中、晚泥盆世浅海沉积岩系中,被称为“宁乡式”铁矿。在石炭纪-二叠纪,也形成了一定量的沉积铁矿。岩浆铁矿集中在扬子地台西缘隆起区的西昌-攀枝花裂谷带,沿深大断裂带产出。形成时代主要为海西期(343 ~ 283 Ma),部分可能属于印支期(265,438+00 ~ 65,438+097Ma;张等,1999)。

江苏郭利(465,438+05 ~ 465,438+065,438+00ma)为加里东期矽卡岩型铁矿床,而新疆慈海、宁夏克孜勒苏、黑龙江漾濞山和山东济南的矽卡岩型铁矿床形成于海西期(260 ~ 247 Ma)。新疆蒙库铁矿属晚泥盆世西碧-应时角闪石火山岩型,克布台、莫托沙拉等火山-沉积铁矿围岩属石炭纪和海西期。

印支期矽卡岩型铁矿床产于广东大顶(225 ~ 206 Ma)、内蒙古栗子山(220Ma)和黑龙江翠红山(203Ma)。

4.中生代

燕山旋回是中国最重要的构造岩浆活动期。中性、中酸性侵入岩遍布全国,特别是中国东部,一般分为早、晚期,早期属于侏罗纪,晚期属于白垩纪。这些侵入岩往往与矽卡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铁(多金属)矿床关系密切,如长江中下游、汉兴、鲁中、闽南-粤东、东秦岭发现的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及相关热液矿床,宁武-鲁宗地区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铁矿床就形成于此时期。此外,下侏罗统还有湖相沉积铁矿,如四川大坳中南部的“綦江式”铁矿。

5.新生代

第四系形成的铁矿主要是风化残积-残积铁矿,其次是陆相菱铁矿和沼泽铁矿。此外,还有沿海砂铁矿,如台北沿海,但以上铁矿多为中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