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了三千年的易经出现在贵州老人手中。专家怎么说?
但如果你对《易经》稍有了解,就会知道《易经》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上古的归藏、秦汉的连山和周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上只存在《易经》。据说归藏和连山是魏晋以后失传的。
但在1993年考古发掘中,专家在湖北江陵荆州镇丘北村15号王家台墓中发现了384枚秦简《归葬》,其中文字记载约4000字,与史料中“归葬”有4300字的说法一致。经专家考证,专家在15号发现了王家台墓。那么,现在的《周易》、《归藏》、《连山》是第二种。连山一真的丢了吗?
2004年,贵州省荔波县在水语(水书是指由水族编纂的书籍,又称“鲁穗”,其文字与甲骨文、金文相似,主要用于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哲学等信息)中收集到一部名为《联木桑》的手稿。
据老人说,这幅《连木桑》就是失传已久的《连山》,但这不是原作,而是手稿。这几卷《连山》在他家代代相传,每一代人都会抄一遍,然后把上一代抄的《连山》烧掉祭祖。
老人的话有理有据,但不能凭他自己的话来判断。所以专家们研究了这五卷《连木桑》后发现,《水浒》中的“连木桑”翻译成中文就是“连山”!此外,专家们还发现,谢提供的《连山》五卷中,有22个符号与河南二里头夏遗址发现的24个夏陶器符号相同。从文字和符号的形成时间分析,初步得出连山在老人家中代代临摹起源于夏朝的结论。
至此,事情变得明朗了。原本我们一直以为失传的《连山》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家族的秘密古籍。难怪“连山”一直没有出现在世人的眼中。而易经的三变,都是世界上存在的,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作为中国的第一部书,《易经》中总结的“其大无外乎其小无外乎”的哲学思想影响了我们几千年。
近代著名教育家南曾这样评价《易经》:我一直怀疑它是一个发达的文明留下的,而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因为它所记载的科学和哲学道理是如此的光辉灿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也曾高度评价《易经》:加我几岁,五十岁学易经,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