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码头历史文化
问了几个城里人,都不知道老潼关城的具体位置。他们只是说它在北方黄河附近,但他们对新建的旅游景点“潼关古城”非常了解。他们说,想看就去那里。已经建了好几年了,虽然还在建,但至少有几个门和钟楼,女娲雕像,温泉旅馆之类的,卖小吃的。最多就是一些旧土堆而已。
我知道潼关古城的景点。从潼关县城的高速公路上,我看到一座高大的仿古城门矗立在山面向黄河的一侧。路边的牌子上清楚地写着:潼关古城。既然遗址所剩无几,那就来看看新建的潼关古城吧。
从潼关县城向北约三公里,就到了新建的潼关古城。古城景区建在女娲山上,其实是一片塬地。从坡底走过去似乎用不了多久。我决定走上去,上山的路也在修。尘土飞扬,不时经过的汽车和运土卡车从山上扫起一团团尘土。在我前面,有两个学生也在徒步旅行。另一个收到:修,人吃亏,拆,人吃亏。我不禁佩服眼前这位徒步旅行的年轻人的勇气和幽默。杜甫今曾去潼关,有诗曰:问潼关官,修关备胡,请我下马,为我指点山角。在古代,行人要下马步行准备打仗。现在新建的潼关古城,就是为了让人们更方便地欣赏美景,更快地刺激旅游消费,避免耗时费力的登山。有没有发现,有多少年轻优秀的少年抬头看手机,爬山真的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还不如坐公交车,既节省时间,又能让鞋子衣服免受飞扬的灰尘。
步行上山不到20分钟。进入景区,首先按照指示牌来到女娲雕像广场。广场上没有多少人。几个中年妇女正站在广场上,用女娲雕像下摆的姿势拍照。有些调皮的成年人竟然想沿着女娲雕像的底座爬到雕像的腿上拍照。不知道为什么,中途就下台了。巨大的女娲娘娘雕像一手抚膝,一手拍照。我突然很惊讶。
女娲像往西两三百米就是潼关古城西门。我先绕着大门走了一圈。面朝黄河的大门紧闭着,从大门到半山腰也就十步的距离。一条陡峭狭窄的小路顺山腰而下,竖立在山腰的牌子郑重地写着:施工重要,游客止步。所以我放弃了冒险。面对景区的那一面,城门大开。除了城楼顶部清晰地刻着“潼关”两个大字外,封闭的墙上还写着“潼关博物馆”几个大字,依然是标准的样式。
?进馆不需要门票(铜锣古城西门)。你可以凭身份证通过自动门。没有你身份证的,也可以就近找工作人员登记后进入。博物馆里游客不多,省去了人多拥挤的麻烦。我可以沿着背靠背结构的展厅慢慢看,仔细思考。
一进大门,一面巨大的浮雕墙映入眼帘。一位勇敢的将军披风飘动,挥舞着戟,腰跨战马。潼关自古英雄辈出,铁马雄关拒来敌。面对滚滚黄河,身后是百万雄兵。旁边四个字:铁马雄关。
一楼“历史文明馆”,从古代传说、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到当代潼关,展示了历代潼关的重要性和历史变迁,以及潼关三江交汇、南有秦岭、北有黄河,在狭小的空间里一人守之、万人不能逼之的自然战略地位。苦干出戟,用一夫永无止境。在这里,你可以阅读张仪的潼关赋,品味杜甫的潼关官,纵览古潼关三江交汇的美景,想象秦王横扫六合,函谷关拒六国的霸气...
二楼“吞山河——关艾文化馆”“中国自古战乱多,千人难开潼关”,潼关周围战斗的画面依次给我看。秦始皇统一六国,书车同道,抗匈奴修赤道,三国曹操战马而朝刺槐曹弃袍;安史之乱祸中原,葛韩曙败潼关;崇祯朝廷风雨飘摇,王李自成讨伐南苑;日寇野蛮炮轰潼关,军民奋力坚守黄河...留下了许多英雄人物、图片、文字、影像和文物,告诉我潼关的风风雨雨。
第三层是潼关商业民间工艺馆,讲述了历史悠久的黄薇水运及其繁荣的故事。战争时期,黄河是敌人进攻的天然屏障,但在和平时期,黄河成了潼关独一无二的运输线。勤劳勇敢的潼关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兴修水利,开始水运。地处三江交汇处的潼关,越过山西,随水进入河南、山东,逆水到达玉门、咸阳。水运非常发达。还有潼关八景之一的“凤岭小渡”...在展厅内,还可以观看模拟水运码头,还原潼关黄河码头的壮丽景色,店铺林立,市场繁荣,商船往来。
四楼是潼关展厅,又称华夏金城。它描绘了潼关目前的发展和未来的规划。
站在潼关博物馆顶楼的阁楼上,扶着栏杆,远远望去,江天一色。俯瞰黄河,黄河滚滚,跳跃,盘旋,一路向东。一股带着河水泥土气息的风直吹进我的脑海,我想起了苏轼的诗:一点浩然之气,千里之外都是快。栏杆四周,青年男女正在拍照,微风吹来,头发和丝巾轻盈美丽的影像飘荡。
参观完博物馆,已是中午十二点,明媚的阳光照在女娲广场上。仰望天空,铜锣博物馆后面是一片深蓝的天空,万里无云,一轮明月高挂屋顶。
东面和南面是潼关古城建的商业街和餐饮街。高高的钟楼矗立在商业街和餐饮街之间。与干净的潼关博物馆相比,商业街和餐饮街显然更热闹。人们在各种美食和纪念品摊位前来来往往,尤其是各种小吃,比如长沙的臭豆腐,武汉的热干面,赣县的豆腐脑,汉中的热米皮,上海的小笼包,云南和北京的米粉。有这么多人。我不知道游客是又累又饿找吃的还是刚来这里,但我不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吃喝,虽然我有点饿。
坐车回潼关县城,来到中央大街杜家肉包子店,找了一张靠窗的小桌子,点了两个老潼关肉包子和一碗鸭汤。那个味道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