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国的苗族

苗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海南等省区。黔东南与湘、鄂、川、黔(主要在湘西)交界地区有大量聚落。人口739.8万(1990)。使用苗语,属于瑶淼语族苗语支。有湘西、黔东、川黔滇三种方言。四川、贵州、云南方言分为七个次方言。杂居区的苗族说汉语、侗语、壮语。以前有一些外国传教士创造的音标,只在部分地区使用。65438年至0956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汉、苗语言学家创制了拉丁音标。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许多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就生活在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苗族祖先就在其中。我从汉朝开始就住在武陵县。苗族人度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以树叶为衣,以洞穴或树巢为家,以妇女为首领的情况,在古歌中有所反映。秦汉以后,封建王朝在大部分苗族地区设县,无锡地区一直从事农业生产。唐宋时期,苗族进入阶级社会,一些“蛮酋长”、“蛮帅”成为世袭的“地方官”。南宋时期,许多地方官员被中央王朝任命为首领。元明时期,苗族地区的封建领主经济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明末清初,地主经济发展顺利。但有些山区至今仍处于“无君无关系”的状态,被封建王朝称为“命界”。清朝雍正年间,“还田还流”的做法极大地促进了封建领主制的瓦解和地主经济的发展。在历史上,苗族人民进行了多次反抗压迫、剥削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苗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诗歌一般为五言,中间有七言或自由诗,有古歌、逻辑词、巫歌、情歌、儿歌等。人们能歌善舞,音乐、舞蹈、苗戏历史悠久。《飞歌》享有盛誉。工艺美术包括采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和珠宝制作。房子因地而异。黔东南有吊脚楼,昭通地区有叉烧楼,海南有茅草房。广西的黔东南、黔南、湘西、大庙山、湖北、海南等地多以大米为主食,辅以玉米、红薯、小麦;玉米、荞麦、土豆是滇东北、黔西北、川南的主食。普遍嗜酒。苗族女装各地差异很大,有几十种款式。而女性大多穿大领短外套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在某些地区,苗族人穿右手大排扣上衣和阔腿裤。头上的发髻和围巾,衣服的颜色,刺绣的图案等等,各地都不一样。黔西北、滇东北的男人穿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上披着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在其他地方,苗族男子冬天一般穿双排扣或左排扣的上衣、裤子、大腰带,头上围蓝色长巾,腿上围绑腿。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性继承财产,家庭主妇在家庭中享有更多权力。有父子连姓制,没有姓。后来,一些地区普遍使用中文名字。年轻的苗族人在婚姻方面更自由。年轻人可以通过旅游、坐村、踩月、跳花、认识女生等社交活动,自由地唱歌、谈恋爱、结婚。云南楚雄等地有女生房制度。女人有婚后不出婆家的习俗,尤其是在黔东南。节日很多,有些地区庆祝苗年(夏历十月)。大多数地区都庆祝春节。4月8日是贵州贵阳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此外,还有端午节、吃年货节、中秋节等等。节日里有唱歌、打鼓、打芦笙、荡秋千、爬杆、斗牛、赛马和各种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社交的好机会。以前苗族人信仰万物有灵或者很多鬼神,崇拜祖先和自然,认为鬼神不可抗拒。云南、贵州、四川有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