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历史
城市所在的商州区。商州,又名“河城”,因城位于丹江以北,背靠金凤山,面向龟山,故称“河城”。
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湖北、河南两省接壤。东与河南省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郧县、郧西相邻;西南毗邻安康、宁陕、旬阳,西北毗邻长安、蓝田。北接潼关、华阴、滑县。
以东经108° 34′20″~ 11 1′25″和北纬33° 2′30″~ 34° 24′40″为界。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138公里。
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辖商州、洛南、冯丹、杨珊、商南、镇安、柞水等7个县区。
截止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66万人。
3000户以上的少数民族19人,13391人,分布在全市7个县(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49%。其中1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4个,分别是* * *、壮、蒙、满;10以上的有7人,分别是藏族、* * * *尔、苗族、彝族、土家族、黎族、侗族。市委、市委所在地商州区,距离省会Xi安110公里。
古城商洛(20件)大秦商宇商山是丹江南岸的名山,在丹凤县城西7.5公里处。秦岭、莽岭、刘玲、白鹳、辛开岭、云岭是六大山脉,呈波状起伏。
洛水指的是南洛河,是黄河下游南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商洛市洛南县罗源乡木岔沟。
东流入河南,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达偃师县杨村附近的伊娜河,后称罗易河,在巩义市泺口以北汇入黄河。《水经注》说:“洛水出京兆商洛县关雎山,东经熊耳山以北(今河南卢氏县),龚宇所谓‘从熊耳山引洛子’即在此”。
初设商洛郡(县),因地处洛水上游(因东都洛阳而得名),郡(县)域因洛水源头而得名,郡(县)治在今商县。古郡(县)疆域较大,有人误以为洛水指的是附近的丹江,因为该郡(县)离洛水的距离比著名的汉江支流稍远。
商洛-丹鹤楼商洛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莽岭、刘玲、鹳山、辛开岭、云岭六大山脉,山峦起伏。
山脊和山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掌状分布。最高海拔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峰牛背梁(2802.6438+0m),最低海拔位于商南县附近的丹江河谷(2154m)。
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前进河、甘油河、浔河五条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集。溃长江黄河。
北方气候属于暖温带,南方气候属于亚热带。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 ~ 40.8℃,最低-11.8℃~-21.6℃。
年降水量710 ~ 930mm,日照1860~2130小时。无霜期为210天。
山高,不危险,水多,很少有浪淹。它的风土人情,既是北方的旷野,又是南方的美景。
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商洛地区历史悠久。
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代,洛河、丹江、前进河、甘油河、浔河沿岸,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契(西è)长,左虞治水有功,封于商朝。《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为古商国。
秦岭南麓风光——龟山《水经注》说:淡水起于商洛商县之南,契约之初封于此。迪德是帝喾的儿子。
随着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有县、州、路、道、区、次区、专区、地区,称谓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夏商朝属于梁,西周春秋属晋,战国属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南北分属关中郡和汉中郡。西汉时期,属弘农郡、汉中郡。
东汉时属荆和汉中郡,金台二年(257)设商洛郡。北魏先后在境内设置靖州、洛州,并设置洛邑、尚勇、李和、维辛等郡。
西魏时增设阳拒县。北周时,废李和、魏星两县,设沈正县。
郑玄元年(578),洛州改为商州。隋朝,商洛、拒阳、、四县被废,商州被保留。
撤销商州后,重新设立商洛县。唐朝撤销商洛郡,重新设立商州,归山南道。
后来商州改为商洛县。宋代撤销商洛县,设立商州,属永兴军路,后属河南路。
元朝属于丰源道。明朝属陕西省Xi安州。
清代,商州升为直隶,仍属Xi安州。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撤销商州,原县分别划归关中路和汉中路。
废道制后,省直管县。后设立陕西省第四行政监察区,辖商县、洛南、杨珊、镇安、商南、柞水六县,民国末设立龙驹寨管理局(三等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陕南行政公署商洛区,后改为商洛区、商洛专区。2002年,商洛市经国务院批准。
二、商洛历史文化商洛因商山、洛水而得名。城市所在的商州区。商州,又名“河城”,因城位于丹江以北,背靠金凤山,面向龟山,故称“河城”。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湖北、河南两省接壤。东与河南省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郧县、郧西相邻;西南毗邻安康、宁陕、旬阳,西北毗邻长安、蓝田。北接潼关、华阴、滑县。以东经108° 34′20″~ 11 1′25″和北纬33° 2′30″~ 34° 24′40″为界。东西长约229公里,南北宽138公里。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辖商州、洛南、冯丹、杨珊、商南、镇安、柞水等7个县区。截止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66万人。3000户以上的少数民族19人,13391人,分布在全市7个县(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49%。其中1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4个,分别是* * *、壮、蒙、满;10以上的有7人,分别是藏族、* * * *尔、苗族、彝族、土家族、黎族、侗族。市委、市委所在地商州区,距离省会Xi安110公里。
古城商洛(20件)大秦商宇商山是丹江南岸的名山,在丹凤县城西7.5公里处。秦岭、莽岭、刘玲、白鹳、辛开岭、云岭是六大山脉,呈波状起伏。洛水指的是南洛河,是黄河下游南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商洛市洛南县罗源乡木岔沟。东流入河南,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到达偃师县杨村附近的伊娜河,后称罗易河,在巩义市泺口以北汇入黄河。《水经注》说:“洛水出京兆商洛县关雎山,东经熊耳山以北(今河南卢氏县),龚宇所谓‘从熊耳山引洛子’即在此”。初设商洛郡(县),因地处洛水上游(因东都洛阳而得名),郡(县)域因洛水源头而得名,郡(县)治在今商县。古郡(县)疆域较大,有人误以为洛水指的是附近的丹江,因为该郡(县)离洛水的距离比著名的汉江支流稍远。商洛-丹和楼
商洛因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莽岭、刘玲、鹳山、辛开岭、云岭六大山脉,山峦起伏。山脊和山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掌状分布。最高海拔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峰牛背梁(2802.6438+0m),最低海拔位于商南县附近的丹江河谷(2154m)。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前进河、甘油河、浔河五条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集。溃长江黄河。北方气候属于暖温带,南方气候属于亚热带。年平均气温7.8~13.9℃,最高37 ~ 40.8℃,最低-11.8℃~-21.6℃。年降水量710 ~ 930mm,日照1860~2130小时。无霜期为210天。山高,不危险,水多,很少有浪淹。它的风土人情,既是北方的旷野,又是南方的美景。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商洛地区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活动。新石器时代,洛河、丹江、前进河、甘油河、浔河沿岸,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契(西è)长,左虞治水有功,封于商朝。《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为古商国。秦岭江南风光-龟山
《水经注》说:淡水起于商洛商县南,契约封于此。迪德是帝喾的儿子。随着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有县、州、路、道、区、次区、专区、地区,称谓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夏商朝属于梁,西周春秋属晋,战国属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南北分属关中郡和汉中郡。西汉时期,属弘农郡、汉中郡。东汉时属荆和汉中郡,金台二年(257)设商洛郡。北魏先后在境内设置靖州、洛州,并设置洛邑、尚勇、李和、维辛等郡。西魏时增设阳拒县。北周时,废李和、魏星两县,设沈正县。郑玄元年(578),洛州改为商州。隋朝,商洛、拒阳、、四县被废,商州被保留。撤销商州后,重新设立商洛县。唐朝撤销商洛郡,重新设立商州,归山南道。后来商州改为商洛县。宋代撤销商洛县,设立商州,属永兴军路,后属河南路。元朝属于丰源道。明朝属陕西省Xi安州。清代,商州升为直隶,仍属Xi安州。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撤销商州,原县分别划归关中路、汉中路。废道制后,省直管县。后设立陕西省第四行政监察区,辖商县、洛南、杨珊、镇安、商南、柞水六县,民国末设立龙驹寨管理局(三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陕南行政公署商洛区,后改为商洛区、商洛专区。2002年,商洛市经国务院批准。
3.湘西谢少陕西省洛南县洛南县位于东秦岭南麓,洛河上游。因该县位于洛河以南的县城而得名。它是陕西省南部唯一属于黄河流域的县。洛南西北高,东南低,形似飞鸽。境内最高点是草链岭,海拔2646米,最低点是曹兰河口,海拔670米。
洛水从县城中部向东流去,支流呈指状分布,构成了多峰、河流交汇、丘陵起伏的山地地貌。总面积2830.16平方公里,总人口450975人。
洛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据考证,远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文化。我国河口、焦村遗址山地土壤中的大量石器,具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显著特征。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洛河、石门河、仙河交汇处的“龙牙洞”出土了始祖鸟、大熊猫、貘的牙齿化石,将洛南近百万年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步。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史官仓颉,曾随黄帝游洛南,“登阳阙之山,临玄虎罗之水”,“以指造字”。
它的字符是28。洛南是革命老区,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唐恕、刘志丹、许、程、徐海东、刘华清、* * *、等,都曾抗击秦蟒,转战洛水。洛南县历史悠久。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唐瑜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商业国家。
夏商时期转移到凉州。周代、成王属华山之阳,称华阳地。
春秋为晋。战国属秦。
秦朝统一中国后,设立华阳县为历史要地,故治于县城东南的五谷川古城街。西汉属弘农郡。
东汉属于荆赵胤。魏也属弘农郡。
金和同属商洛县。都位于商洛县。
排斥县是在后周建立的。隋属商州。
隋开帝三年(公元583年),阳被弃,县城改名洛南,位于洛水之南。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秦岭南麓,洛河上游。
北纬33° 52′00″—东经34° 25′58″,东经109° 44′10″—110° 40′06″之间,北接华阴县、潼关县,南接商州县、冯丹县,东接灵宝县、卢氏县,西接滑县、蓝田县、商州县。
东边有一条近百里长的省界,一直延伸到秦、豫交界。县城与周边县城的距离为:西经葡萄岭72公里,西南经胡和獐子沟45公里,南经阳东71公里,北经黑嶂72公里,东南经建安岭135公里,西距Xi安155公里。
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全县有25个乡镇,383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3029个村民小组。
耕地资源:洛南县是“八山半水半田”的山区,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地49.6万亩。林业资源:全县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24895438+0万亩,常见树种1.60余种,主要有柏、松、壳斗、桦、杨、玄参、核桃、柿子、月季、漆树、苦木、槭、竹等。
水资源:水资源丰富,河流遍布全境,饵料丰富。全县有水库22座,总库容1348万立方米。矿产资源:洛南地质成矿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地质调查和勘探,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4种。
其中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铁、钼、铅、铼、锌、钨、稀土等,集中分布在秦岭山脉。非金属矿产有煤、钾长石、白云石、水泥石灰岩、水晶、硅石、大理石、叶蜡石、透辉石、透闪石、麦饭石、磷灰石、粘土等,主要分布在县中部和东南部。洛南县属于暖温带南缘季风湿润气候。
由于山脉连绵,起伏较大,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季风有明显的影响。
冬季气候寒冷,雨雪稀少,一年中是旱季;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逐渐增多。如果伴有大风,土壤蒸发加剧,容易形成春旱。寒潮入侵时,往往会发生冻害。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也是降水量最大的季节。降雨集中,多雷雨、暴雨,有时伴有冰雹,有时有局部夏旱、伏旱。秋季气温下降快,前期阴雨天多,经常出现渍水。末了,少了,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在植物生长季节,太阳辐射更强,日照时数更多。然而,由于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很大,干旱、洪水、霜冻和冰雹等灾害经常发生。
四、商洛(1940以来)历史名人有哪些?商洛最早命名于汉代。汉朝是指商洛(郡)和商(县)的地理结合。隋朝是指一个县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商洛建制是代表六县的地级建制名称。后来改为商洛市的名字,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与河南省接壤,东南与湖北省接壤,北、西北、西南分别与陕西省渭南市、xi市、安康市接壤。地处秦岭,因境内有上善洛水而得名。
商洛市辖商州区和镇安县、丹凤县、商南县、洛南县、山阳县、柞水县6个县。面积约19851平方公里,[1] 2014人口249万。[2]
商洛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和水稻,其中“岭沟红米”最为著名。是陕西核桃、板栗、柿子、木耳的集中产区。水貂养殖居陕西省第一。有大熊猫、苏门羚、青羊、林麝、水獭、黑鹳等珍稀动物。主要矿物有金、银、煤、铝和锌。钾长石储量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商洛的名胜古迹有笔架山景区、柞水洞、二郎庙、凤阳塔、大云寺,还有尚待开发的商南近似大峡谷、牛背梁、天柱山、月亮洞、佛祖诞生地,是陕南唯一的5A景区。自2010起,一年一度的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在秦岭魅力之城商洛举行。上虞古道文化景区是陕西省十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之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