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代胡亥为什么要以胡姓而不是王氏?

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姓和姓的区别。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为了区分宗族,“姓”应运而生。“姓生于人”(《说文》),姓生于女,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表明了同姓的人是一个女性祖先的后代,也标志着母系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相同。这一时期实行族外通婚制度,同姓不能通婚,所以姓氏也起到了“分家”的作用,在我国有十几个原姓,如姚、姜、姬、司等。,往往代表某个氏族的居所或崇拜的图腾。

随着人口的不断繁衍,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分解,由姓氏衍生出它的一系列分支。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和姓是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志。进入阶级社会后,“士有别于他人”,士成为世家子弟的专用称呼。姓氏命名的方法主要有:诸侯以封国名为姓,清大夫以赐封地为姓,有的以仕为姓,有的以居为姓。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而且“男女同姓,但其出身并不少见”(《左传》),所以在贵族妇女的称谓中使用姓氏,因为“姓氏”可以表示她出生于某一氏族,在“其他婚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秦汉以前,姓和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起源于母系社会,用于表示母系血统。“师”起源于宗法社会,是同姓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最初是各个同姓部落的名称,后来特指部落的首领。国家产生后,许多封建国家和官职也成为姓氏的名称。在古代,封建国家和官职可能是世袭的,姓氏也可以相应地世袭。一旦失去了封建国家和官职,姓氏就开始演变成家族的象征。所以这个时候只有贵族有姓,平民和奴隶没有姓。一般来说,女性称“姓”为“外嫁”,男性称“姓”为“显贵贱”,作用不同。

秦始皇姓赵,单名是个政治词。他可以被称为嬴政或赵征。两个知名的儿子,傅肃和胡亥,是他们的名字,不是傅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