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本经典通俗小说
通俗小说成为经典:文人的修改成就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它们现在是中国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为什么能称为经典?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谭帆在发言中指出:明中叶以来文人学者对“四大奇书”文本的修改和修订,是“四大奇书”成为小说经典的重要因素。综合起来看,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说的表现内容经过了带有浓厚文人特色的修改。这表现在金圣叹对《水浒传》的修改和石矛对《三国演义》的评点上。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补正体现了三个情感内涵:一是忧世乱象、揭木相继的现实情结;二是对作品中人物的忠奸进行政治分析鉴别;三是辨别人物气质真假的道德判断。于是乎,他斩首《水浒传》,编造卢俊义的“惊吓噩梦”一节,以示对现实的焦虑;从高层突出乱象,指责奸臣贪赃枉法,祸国殃民;他还“独恨宋江”,突出其虚伪,视李悝jy等人为“天人”。这三者显然构成了金《水浒传》校勘的主要特色,在众多版本的《水浒传》中独树一帜,显示出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个性。毛伦、毛宗岗修订的《三国演义》,最明显的特点是进一步强化了“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基于这一理念,石矛对《三国演义》进行了更多的增删,从情节设置、史料运用、人物塑造乃至个别用词(如原著大多称曹操为“曹公”),石矛也遵循这一理念和精神对其进行了改造。于是,毛本的《三国演义》就成了最正统、最有文采的《三国演义》版本。其次,对作品形式的修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通俗小说形式体系的完善和固定,对后来的小说创作起到了示范作用。比如崇祯年间的《金瓶梅》中删去了《花刺本》中的大量歌词、歌曲,使带有明显“说话”性质的《金瓶梅》由“说唱本”转变为“评书本”。再比如《西游记》,其中大量《西游记》百会版中人物“自述”的诗句也被删掉,使作品逐渐从剧本的形式变成了读者的格局。回归目的的修正也是这一时期小说评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石矛批《三国演义》,就与作者意图相连,每次都要以对偶语言为题,力求精准。“回过头来看句子,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文采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红楼梦》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