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花灯戏附录
川北灯会从明代开始流行于南充的阆中、南部、仪陇、顺庆等地。和其他地区的元宵节一样,也经历了从捧灯、挂灯、打灯、舞灯到元宵节的发展阶段。川北花灯戏表演形式活泼,内容多以褒义、鞭挞丑恶、寓教于乐为主。一般其剧作以喜剧和滑稽剧为主,戏剧和悲剧的主题也以喜剧表现。川北花灯戏的表演粗犷朴实,幽默通俗,妙趣横生,歌词朴实健康,乡土气息浓厚。由于小品、喜剧、闹剧较多,丑在川北花灯戏的表演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花灯戏有两种丑:男丑和女丑。男丑又叫小花连、连,女丑又叫、、婆。丑既演反派,又演正派,还演中间人物。无数的灯剧,有一半以上是没有丑的。川北花灯戏是由花灯舞发展而来的,包括川北的山歌、旋律、神曲、端宫调等,同时吸收了陕西调、巫峡布岗调等曲调。有正调的板式唱法体系,也有贴片的唱法体系,如话剧《裁缝偷布》,其唱法由太平年、金知、银知、卖花、断桥、十里墩、花背弓等贴片组成。平板和曲牌合唱也可以用在同一个剧中。川北花灯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是“胖鼓”和胡琴,演奏时发出深沉的“哼”声,故又称“哼鼓”。除此之外,还有灯笼、锣鼓等。,然后逐渐加入二胡、笛子等乐器。川北花灯的表演融入了民间舞蹈灯、木偶、皮影戏和杂技来刻画人物和表现情节。西魏秦原二年(公元553年)设立重庆梁平县,从1952到1500一直定名为梁山县,是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地名。至今,重庆梁平县的县城仍叫“梁山镇”。
梁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梁平县千年文化遗产“凉山竹帘”、“凉山花灯戏”、“梁平年画”均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平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东邻万州区,西接四川省大竹县,南接忠县、垫江县,北接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西魏秦原二年(公元553年),位于梁山县,以国产高粱山之名治理黄土岭。
隋开帝三年(583),撤县改州,郡归州统一,梁山县划归周楠(今万州)。
隋唐时期,万州县的设置变化频繁,至宋初,先后改称新州、南浦、周浦、万州、梁山县。
宋开宝三年(970),石屯垦设梁山军,又名高梁郡。
元二十年(1283),梁山军晋升为凉山州,统领梁山县,转入夔州道。
民国二年二月,道通县、梁山县划归东川道。
解放初,黎川东部大竹区人民行政公署驻梁山县。
1952 65438+2月3日,因县名与山东省梁山县相同,因境内有平坝而改名梁平县。
3月1953,10,梁平县划入万县区(地区)。
65438年6月至0997年6月,梁平县划归重庆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