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出土的战国墓中发现了一块“玻璃”。它是一个千年的宝藏。真的吗?
水晶杯发掘现场
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有古墓遗迹的地区曾经是一个砖厂。工人们在挖烧纸砖的砖泥时发现了一个小洞。他们觉得这个山洞有点不寻常,于是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有关部门闻讯后,派出专家进行抢救性挖掘。经过专家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发现这座古墓没有遭到盗墓贼的袭击,仍然保存完好。
出于文物保护和考古调查的目的,专家们继续对这座古墓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专家们根据古墓的形制、格局以及在其中发现的文物,对古墓进行了综合鉴定,确定其很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墓葬。战国时期的古墓往往是成群建造的,于是专家们扩大了发掘范围,在附近发现了一座更大的古墓。
在清理这座更大的坟墓时,专家们发现了一件闪亮而奇怪的工具。清理淤泥和表土后,透明材料暴露出来。这种器皿看起来像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玻璃,其形状与今天的玻璃非常相似。为什么这种在平常生活中毫不起眼,即使扔在地上也不太可能捡起来的玻璃会出现在战国古墓中?
很多人都猜测,这块玻璃可能是一个盗墓贼不小心留在古墓里的,当时他在黑暗中守着古墓,现在被我们发现了。但这一推测与专家此前认为的“古墓保存完好,无被盗痕迹”的观点相悖。那么真相是什么,是专家的失误还是穿越千年到战国的玻璃?
专家不能凭猜测妄下结论,于是将这块“玻璃”送到实验室做进一步研究。通过在实验室的进一步观察,专家发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玻璃杯,而是一个由纯水晶制成的水杯,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霜,是真正的千年瑰宝。
战国水晶杯工艺品
这个水晶杯是由一整块纯水晶切割打磨而成。专家认为中国找不到第二块纯度这么高的晶体,那么这块晶体是从哪里来的呢?由于当时资料的缺乏,原水晶石的来源已经很难追溯,只能探索其用途。
水晶是一种极其稀有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即使在现代,一整块水晶也是极其珍贵的材料,很少有人愿意直接打磨成杯子。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地位极其高贵的人才能拥有这样的宝石,要打磨成如此精美的水晶杯更是难上加难。这也说明了这个水晶杯的珍贵。
那么古人是如何打磨水晶杯的呢?这个水晶杯上宽下窄。杯壁极薄,整体很亮。内径也很窄,人放不进去手。那么这个水晶杯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我们都知道水晶是一种非常坚硬的材料,不可能用小刀刻出痕迹。但是高硬度不代表不易碎,水晶的脆性也是极高的。因此,你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极其小心。
要知道,古代的抛光技术远没有现代,这种水晶杯的制作工艺在战国时期更是难上加难。专家判断,这个战国水晶杯是用弧磨工艺制作的。到了战国时期,手工玉器打磨逐渐成熟,打磨水晶矿石也不是不可以,但使用金刚砂等硬度较高的物品作为介质也是可行的。
但这些只是专家的推测,并没有实际的证据来证明。没人知道战国时期的工匠是怎么打磨的。我们只知道这个水晶杯极其珍贵。这个水晶杯的发掘,让我们更加佩服古代工匠的手艺。
虽然国内外出土了很多水晶制品,比如阿富汗出土的水晶杯。与战国水晶杯相比,没有战国水晶杯高,抛光技术也不如战国水晶杯。在众多出土的水晶制品中,没有纯度更高的水晶制品。因此,战国水晶杯成为我国的国宝,被列入第一批禁止出国展览名单,至今收藏在浙江博物馆。
水晶杯的用途
很多人会好奇,这个价值连城的水晶杯真的是用来喝水的吗?这个水晶杯的价值对现代人来说是不可估量的。首先,随着现代矿石的不断开采,岩石晶体越来越稀少,能找到如此完整的晶体原石更是凤毛麟角;其次,即使是这么珍贵的原石,也很少有人愿意打磨成杯子日常饮用。水晶杯易碎,不小心打碎了就无法恢复。古人真的愿意用它来喝水吗?
通过不断查阅古籍和现代书籍,专家们为这种水晶杯的使用找到了一些依据。专家在李海主编的《杭州古玉》中发现了这样的记载。在古代,没有制造冰块的机器,所以在寒冷地区切割的冰块只能人工运输,送到达官贵人的家中。所以,冰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古人认为水晶本身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其样式极其美观透亮,就像冰一样,含有这样的水晶可以解渴。
现在看来,古人做这么漂亮的水晶杯不是为了喝水,而是为了消暑解暑。再者,古人制作水晶杯不仅仅是为了实用和降温,更是为了一种美好的寓意。除了财富和占有欲,做水晶杯还有一种精神寄托。水晶杯最初的用途很可能是用于祭祀或者其他非常重要的场合。
自古以来,水晶就是人们喜爱的物品。人们对水晶的追求并没有随着时间消逝,而是越来越喜欢。现在很多女生都习惯手里拎一串水晶。水晶不仅外形美观通透,更是地位和价值的象征,往往蕴含着许多福报,如招财进宝等。虽然我们不确定战国水晶杯的具体用途,但也不能否认它存在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