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博采众长,可以知得失。这三句名句的作者是谁?
这句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原句为:
唐太宗对梁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尝过这三面镜子,用它们来防身。”现在魏徵死了,他死在了镜子里。
白话翻译
唐太宗对梁宫说:“用铜为镜,可以使衣冠端正;以史为鉴,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以人为镜,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我把这三种镜子当成宝贝,防止自己犯错。现在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好镜子。"
扩展数据:
魏徵以直言不讳和敢于抗议而闻名。据《贞观政要》统计,魏徵向李世民进谏50次,并向李世民提出11条建议。一生谏言数十万字。次数之多,言辞之急切,态度之坚定,是其他大臣所无法比拟的。
魏徵(北周象二年(580)——唐代贞观十七年(11,643年2月),巨鹿县下曲阳郡(今锦州市)人。隋唐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因在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大业中建言献策、辅佐有方,被后人称为“一代名士”。
官至光禄博士,名郑国公,谥号为“郑雯”。保持葬礼简单。同年二月,命颜画一幅二十四英雄画像,放在凌烟阁,名列第三。
他著有《隋书的序言》、《梁书》、《陈数》和《舒淇》。他的言论多见于贞观政治家。其中,最著名和传世的谏文表——《太宗谏十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以铜为镜,百度百科——以人为镜,明白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