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起源和历史

清华的历史起源于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庚子赔款。

清华的历史起源于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庚子赔款。到1904年,各国协商以黄金兑换赔款,同时银价下跌,清廷不得不多付白银,财政极为困难。165438年10月30日,外交部指示清驻美大使与美国交涉白银赔款的使用问题。

继1年2月1日第一次会见后,65438年2月5日上午,成亮再次会见美国国务卿约翰·海沃德,就用白银作为赔款的问题进行了会谈,期间约翰·海沃德提出“美国获得的庚子赔款过多”,双方协商决定减少赔款。经过成亮的努力沟通,虽然中间因粤汉铁路取消而出现障碍,但最终同意减少赔款,将退款用于培养人才和赴美留学。

美国国会同意授予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处理赔款的权利。当时对美赔款折合美元24440778438+0,年利率4%。罗斯福总统决定将赔款基数限定为65,438+03,655,492.69美元,其余由65,438+0909,65,438+0逐年归还清朝。

1908年7月(光绪三十四年),美国关于减少赔款的公文由驻华大使柔克义递交给清朝。外交大臣清亲王回答说:“鉴于贵国总统最近鼓励中国学生赴美求学和寻求先进知识的诚意,并鉴于贵国过去在中国教育的成效,清帝国政府真诚地表示,应每年派学生到贵国接受教育。”同一天,清朝外交部致函美国公使馆,派遣唐作为特使前往美国。

1909年(清宣彤元年),美国开始退还赔款。5月,美国公使馆向外交部发出照会,派中国参赞丁家立作为代表负责赴美留学事宜。在美国大学即将于9月开学之际,丁家立敦促清政府:“现在迅速选拔还来得及。再晚一点,录取就过期了。”5月29日,清政府外事部门派团赴周子琪处理赴美留学事宜。

6月2日,外交部向教育部提交了《偿还美国赔款和派遣留学生办法大纲》的手稿,但未获同意,打了水漂。两部门的通信中有不同意见:外交部长梁敦彦等人主张招收青年学生(15以下)赴美留学,便于英语学习;该系声称年轻学生“国学缺乏基础,出国真的很贵”,主张招收中年人(30岁以上)赴美留学。最后采取折中的办法,该部门终于同意和外事部门玩。

10年7月(农历五月二十三日),外交部和教育部联合奏告《外交部派留学生赴美遣返庚子赔款办法大纲》,并于当日获朱批。在奏折中,主张设立“旅游美学处”,并附“学堂”。7月17日(农历六月初一),旅游美学办公室正式成立。

8月25日,外交部、教育部正式派出外事部署官左成,左参议院、教育部委员周子琪任总经理,教育部委员范元连、外交部候补司长唐国安任总经理。同时,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参赞容揆在美国担任学生监督员。先在北京东城的侯炜胡同工作,然后搬到时嘉胡同。

9月,西直门外的“清华校区”交由旅游美学处建设本科博物馆。外交部nave那桐选择清华校区作为学校礼堂的场地。得到批准后,就开始修楼。原计划1910秋季使用,但是工人罢工了几个月。在此期间,围绕1911完成了校门(现为二校门)、工字堂改造、一院(清华学校西半部)、二院、三院、同方科、北院、校医院的建设,校园面积450亩(27公顷)。

1911二月,学校更名为“清华学堂”(全称“帝国清华学堂”),校名由军机大臣那桐题写。3月在宣武门内科进行复试,468名学生全部录取。3月30日1911(农历三月初一)举行临时开馆仪式。1年4月30日,高等教育开学,4月3日周一开始上课。老师是基督教青年会从美国聘请来的,审美事务办公室也搬到了工字办公室。

清华大学的成就。

清华大学逐渐成为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在工程、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文化与人文、法律与公共政策等领域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2018年,清华大学在QS和全球高等教育机构排名中位列第100名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