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在中国音乐史上有活化石之称吗?

泉州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南音,又名“仙关”、“泉州南音”,是福建省南部的传统音乐,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发源于福建泉州,在闽南语中传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汉晋唐宋时期中原移民将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神韵的文化表达。

南音起源于唐代,形成于宋代。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代以前传统而古老的民族唱法,演唱者和表演者的二度创作非常随意,而南关的演奏也保持了唐宋时期的特点。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我国古代音乐体系丰富完整的一大类音乐。

南音的基本特征:

泉州南音以右琵琶、三弦、左孔笛、两弦的形式演奏和演唱,中间为拍板,演唱,符合汉代“丝竹更和谐,节日表演者唱”的和声歌曲表达。其宫池记谱法自成体系,是古代音乐记谱法的遗存。曲颈琵琶、十目九段笛、二弦三弦梆子等。横琴也是从古代乐器中继承下来的。

南音的器乐、和声音乐有2000多首,既有晋、清时期的商业音乐,也有唐代的大曲、法曲、燕乐、佛教音乐,还有宋、元、明以来的抒情音乐、戏曲音乐。南音是用标准的泉州方言古语唱的,发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的音韵。唱的时候注意咬字吐字,回韵收音。南曲曲调优美,节奏缓慢,古朴典雅,委婉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