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急!!!40分

客观看待历史,正确面对现实,努力赢得未来。

历史就是历史。夸大(缩小)功劳,放大(缩小)污点是不负责任的。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自然会危及后来的历史和现实,也就是对自己和后代的不负责任。那么如何具体地看待历史,简而言之,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过去的历史。在本文中,就是客观地对待建国以来的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给我们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确面对现实,就是要找到我们中国现实的出路。中国的现实是怎样的?我想每个人都可以说很多,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尤其是前面提到的,资源破坏、生态危机、粮食危机、经济危机、外交危机、两极分化、社会矛盾、技术(尖端)匮乏已经是血淋淋的现实。

客观看待历史,正确面对现实的目的是为了分析清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或者说社会问题在哪里),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过程也是争取赢得未来的过程。只有解决了这个矛盾,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发展进步,有担当就会挨打,因为落后就会挨打。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历史是发生过的事实,任何力量都无法改变,只能掩盖。我们现在所做的已经成为历史。至于历史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还原历史的原貌,把过去的事实展现给现在和未完的人。而不是仅仅抓住历史的某一部分,作为攻击其他党派的工具!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历史问题,是因为很多人抓住别人的过错全盘否定或者故意混淆、掩盖事实。我们不应该这样做。我们应该尽力把所有的事实都挖出来,不管是黑是白,拿出来给大家看,还会有正义!在对待历史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基于自己的好恶而贸然发表意见。我们应该尽力看清事情的真相!在很多历史问题上,我不想和别人争论。我会给他们看事实,让他们自己判断。这是我心里想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即既要看到好的先进的一面,也要看到坏的落后的一面。然后根据当时的历史时期和时代发展特点,分析此事是否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

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主要标准和方法;

1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4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进行评价。

5具体历史事件具体分析

6.通观全局,辩证一分为二,看主流——比如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等进行分析判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做出正确客观的判断。在评价历史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坚持一个标准。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历史现象的最根本标准。历史上一切推动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人和事都是进步的,反之则是消极的、落后的。

第二,用两个观点。一方面,要用历史的观点去审视和评论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另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地、双向地审视和分析评价对象,明确评价对象的积极性和被动性、进步性和落后性。

第三,讲究一个方法。“从历史中讨论”和“历史与理论相结合”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历史的评价不应该毫无根据,主观臆断,一切结论都应该来自事实。只有秉承“不仅是书,还有老师”的精神,才能得出公正、客观、合理的结论。

◆历史评价的基础层次

1.性质:指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特征。

2.本质:事件和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即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3。负面效应:从危害/局限/不足的角度思考4。正效应:通常称为意义。

◆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

历史人物评价:

(1)定性评价即总体评价;——康梁是资产阶级改革家,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

* * *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2)量化评价,即历史事实。

(3)一分为二和看主流相结合。

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评价:

(1)按要求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2)要结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而且看评价角度。

历史评价的原则

总的来说,历史评价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即评价要客观真实,要符合对人和事的整体描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历史地看待问题,也就是以一种变化的方式看待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在这个前提下,历史评价一般有历史评价尺度和道德评价尺度。

历史评价或评价的历史尺度,是指将被评价的人或事置于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总趋势,着眼于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道德评价或评价中的道德尺度,是指用善恶的一般标准来衡量人或事物。比如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数百万人死亡,经济损失巨大,显然是坏事。从历史尺度上看,它破坏和平,逆历史潮流而动,造成历史发展的停顿甚至倒退,应该给予负面的历史评价。但评价中也会出现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矛盾。比如秦修长城,隋修运河,造成几十万人死亡,成为大起义的导火索,所以道德评价不好;但前者有利于国家版图的稳定和农业生活的保障,后者成为南北经济命脉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所以历史评价是好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要逐一指出以上两个方面,但要特别注意两者之间的历史评价,因为历史评价是相对长期的、客观的,而道德尺度是时变的、主观的。...

如何看待美国历史?

美国人对中国的历史了解有限,除了一些“汉学家”和专门的历史学家,基本上对中国的历史缺乏了解。欧美的历史研究主要以自我为中心(通常被称为“欧洲中心主义”),对外国和地区的关注较少。而且中西方文化观念差距显著,历史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对同一段历史的解读可能大相径庭。因为意识形态因素在近代史上是不可避免的(对双方而言),为了客观起见,我在这里不做评论。

中国的历史(包括古代和近代)在斯塔夫里和阿诺斯的《世界通史》中有所涉及。如果你看了,你可以改变你的视角。另外,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和《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我想我没记错)是专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作者本人对中国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可信度很高。

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衣冠楚楚。弃糟粕与吸取精华并存。宽容,记住历史上所有不平等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