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家的形成对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哪些影响?
韩非从法家的角度对垂直性之党进行了批判,但也揭示了垂直性的本质,即合纵连横就是以弱攻强,以强为核心的连横结盟以攻弱,从而实现“强者必同,弱者必存”的双赢战略意图。在韩非的论述中,纵横有其特定的含义。后来这个概念逐渐被泛化,人们也把那些以金口玉言对抗百万英雄的智者称为战略家。
二、纵横家的形成和发展纵横家的产生和繁荣,一方面可能与夏商周时期的行人官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式有关。春秋战国是礼乐崩溃的时代,也是诸子百家蓬勃发展的时代。
周初,大量诸侯国被分封。春秋战国经过长期的吞并战争,诸侯国几乎全军覆没,春秋小国的政治格局被七雄争霸所取代。随着新兴势力逐渐走上政治舞台,掌握国家政权后,为了实现富国强军的目标,相继推进变法运动。
此外,七国长期的合并战争加剧了矛盾,激化了战争。外交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各国的发展。因此,各国在发展国力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外交关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战略家在提出联横政策的基础上,适应当时的形势而产生。
战国时期也是纵横家的黄金时代,中国最杰出的纵横家都是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他们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难以复制,如淳于髡、苏秦、张仪、公孙衍、、郭琨、、卢仲连、、于青和新。这些战略家出身不同,命运各异,但毫无疑问,他们的出现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纵横家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春秋时期,楚国和南方几个大国相继称王。战国初期,魏成为第一个称王的强国,随后齐、秦、汉、赵、燕也依次称王。当时各国建国尚未稳固,大多忙于内政巩固内政,没有精力在国外发动大规模兼并战争。在此期间,一些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攻击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惠施和公孙衍。
第二阶段:各个国家称王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国家稳定下来。大国之间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在这个国家之间形式频繁变化的时期,战略家所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战国中期,东方大国齐国和西方大国秦国并肩而立,对峙对峙,被称为东西方帝王。
齐秦国家强势崛起后,当时的许多小国面临着强大的生存压力,总是被东西方暴君所吞噬,有亡国的危险。在这种形势下,南北许多弱国、小国为了谋求生存权,从国家利益出发联合起来,形成了与东西方暴君对抗的局面,目的是自保。因为这些弱国小国夹在东齐西秦之间,分布在中国的南北,所以称之为“合”。
“联合”作为一种军事和外交策略,对付的不是秦国,就是齐国,目标并不固定。为了在新一轮的争霸中不输给对方,齐秦各自拉拢了多个诸侯国,结成攻守同盟。秦向东部诸侯国示好,齐向西部诸侯国示好。无论是秦朝还是齐朝,他们的盟主都是地理上对齐的,所以被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五国分裂后,齐国衰落。秦国占优势,六国整合主要针对秦国,实行“连横”战略的只有秦国。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连横的外交运动适应了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迅速而复杂的变化,最终达到了顶峰。
这是兵家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产生了很多著名的兵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陈、余庆、等人。纵横家的思想和文化也走向成熟,最终形成纵横家思想流派。
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的吞并战争基本结束,秦国采取了范雎的“远交近攻”“分而治之”的连横策略。当时秦国以外的诸侯国,不是不知道这一狠招的目的,而是迫于形式和现实的压力。为了生存,他们只能考虑眼前而非长远,充当秦国的打手,参与与东方诸侯国的战争。
根据秦国的实际情况,这一时期的连横在东北有时联合燕国、赵国,在东南有时联合楚国。所以战国后期的“连横”不是地理位置上的“连横”,而是政治概念上的“连横”。秦国正是通过连横的外交军事同盟,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一个个蚕食,最终统一天下。这一阶段军事家的代表人物是范雎和蔡泽。
第三,战国时期纵横家对国家的影响。战略家不仅在历史的关键点上对历史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叱咤风云的人物成为当时大多数文人的崇拜对象。例如,圣人孟子的弟子景春曾说:“公孙衍和张仪不是真诚的人吗?怒则诸侯惧,和则天下灭。”足见这些战略家对当时世界局势的影响。
战国时期纵横家对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维持战国时期的局势平衡。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秦惠王攻魏,苏秦在燕、赵、汉、魏、齐、楚之间奔波,以保持局势平衡。最后结成了统一的联军,苏六国互相封侯,越过函谷关直抵秦国。以至于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秦国的进攻得到了遏制。
第二,影响各国实力的变化。齐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霸主。带来战国的时候,齐国的实力还是很强的。齐宣王借燕王新丧之机,伐燕夺十城。苏秦派人到齐国劝说齐宣王归还燕国十城,以控制商业。齐王听了苏秦的建议,归还了燕国十城。后苏秦作乱,齐王新丧。
苏秦劝说齐王以孝葬先王,其实是想削弱齐国的国力。经过苏秦的努力,齐国的国力逐渐衰弱,最终被耗尽并打败。从此逐渐衰落,为吞并秦国提供了条件。三是遏制战争频发。战国之所以叫战国,是因为战争频繁发生。
百家争鸣对战争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墨家主张“兼爱”、“不可侵犯”,法家主张“强兵”,道家主张“无为”。从事战争的军事家对战争的必要性也有一定的看法。《战国策·第七个五年计划》说:
战争,国家的伤残,而郡的费用也是...明天,夫战救死扶伤。虽然如果他主动,军队会为此付出代价,在里面哭会伤到主心...从这一点来看,战争的失败是可以看过去的。"
所以,战略家的主要作用在于外交。既然是搞外交的,必然会对战争有自己的看法。战略家支持必要的战争,反对不必要的生命损失,对战争保持谨慎。他们通过外交游说各国国王,分离或建立联盟,不战而屈人之兵,胜于战争。纵横家的“慎战”和“抑战”思想对遏制战争的频繁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对战局的平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纵横家的发展演变与消亡纵横家在春秋末年、战国以及楚汉之争的历史中,都曾经显赫一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中国文化的主流,儒家的忠信仁义逐渐成为主流社会思潮。这些以性、不确定性、花言巧语、欺骗为特征的战略家,已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战略家的著作没有广为流传,后来也没有取得什么理论成果。与此同时,大一统的帝国越来越稳固,纵横家失去了叱咤风云的历史机遇,再也没有出现像张仪、苏秦这样能够左右天下局势的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