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天以后举行。在节日的早上,人们把准备好的美味放在火坑附近的炉子上祭祖,并在牛的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它们一年辛勤劳动的感谢。盛装的年轻男女在大厅里跳舞。除了历史性的节日外,大多数节日都在秋收后或春耕前的农闲季节举行。然而,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宗族差异的影响,苗族传统节日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苗语
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地区。苗年的日期因地而异,但都是在粟收入库后举行,即分别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的辰(龙)、卯(兔)或丑(牛)日举行。苗年后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屋子,积极准备年货,比如做年糕,酿米酒,做豆腐,做豆芽,一般还会杀猪或者买猪肉。
富裕的家庭要做香肠和血豆腐,给家人缝新衣服等等。苗族除夕之夜,全家人会在家里吃年夜饭,直到半夜才开门放鞭炮欢迎龙进屋。天一亮,家家户户都由家里的长辈主持祭祖。早饭后,青壮年男子到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donfniangx”,表示祝贺新年快乐。
大年初二,家里有一些禁忌,比如:不要出去打水,不要上山砍柴割草;不要扫地;女人不做针线活;有些地区女性不做饭,由男性代替;男人不出门捡粪之类的。苗寨的男女通常在苗年结婚。从第四天开始。
一些老年男女还带着酒、肉、糯米糕等走亲访友。,或者正在家里忙着接待客人;一些青年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巡演”,男女对唱,倾吐爱意。活动前后,大概用了9天就结束了。这是苗族人最隆重的节日。
端午节
这是苗族人在水面上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河两岸,以及流入此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贵州东部的苗语叫“qab娘x vongx”。平寨、辽东等六七十个苗寨,每家都有一两艘龙舟,用于赛艇比赛。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这五天,居住在两岸的苗族人轮流举行盛大隆重的龙舟赛。湖南湘西的凤凰、芦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龙舟竞渡,分男子队、女子队、混合队。场面非常热闹。苗族的端午节虽然是以赛龙舟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但也是民族文化娱乐、青年男女社交、中老年人走亲访友、谈年份、谈生产经验的节日。
4月8日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桂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苗族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苗族英雄雅艺而产生的。节日期间,苗族同胞会用鲜花蒸米饭,并聚集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唱情歌。北京的苗族人也庆祝4月8日。
吃年货节
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每年农历六七月,稻子在田里抽穗的时候,苗寨里家家户户都在第五天(有的在下午或上午)庆祝“吃年货节”。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煮糯米饭,一碗鱼,一碗肉等。,并把它们放在地上(有的放在桌上),从自家的稻田里摘7-9个米芽放在糯米碗边上,然后烧香烧纸,长辈们会捏一点鱼和糯米丢在地上,滴几滴酒表示敬意和祈求丰收,然后把摘下来的米芽撕下来挂两个在上面。
第二天,各村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观看芦笙晚会,参加芦笙舞蹈,参加芦笙舞蹈。有的拉着马在赛马场比赛,有的带着水牛去斗牛场斗牛。这个节日通常持续两天。
芦笙节
流行于贵州凯里、麻江、丹寨三县交界处的周西地区。节日因地而异,一般在农历的正月、二月或三月;个别地区选举将于7月举行。主要是祭祖,庆祝丰收。一般在节前举行仪式,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祖。
同时,每个家庭都为他们的祖先做出了自己的牺牲。然后各村的姑娘们身着盛装,银花银饰,小伙子们都拿着自己的芦笙来到了芦笙会场。每个村子里的年轻人都组成了自己的圈子,吹笙跳了四五天。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是一场集唱歌、跳舞、欢乐为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