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

拜年是中国的传统民俗,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年”的妖怪,在腊月的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吃人。人们只好把肉留在门口,然后关上门躲在家里。直到第一天早上,人们开门相见,互相鞠躬祝贺没有被年兽吃掉。

作为年初的问候语,自古有之,秦汉以来盛极一时。东汉崔莽在《四人月令》中记载:“正月初一,谓之正日,...以洁净的方式敬拜你的祖先,饮酒使你的精神平静,...并以椒柏酒奉父母,说是延年益寿,使人幸福的福分。”政府下属也互致祝贺。《吴良传史》:(梁)初为县官,十八岁丹与官入何(太守)门。

南北朝时,公鸡啼鸣,庭前放鞭炮,以驱除山中邪灵。老少皆知,我穿衣服,我恭喜你。”(见梁宗谷《南朝荆楚纪年》)。

新年祝福:

在古代,在家拜年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向天地之神及其已故的祖先拜年。正月初一起床后,首先要在堂中神坛的显要位置立起已故先人的遗像,摆好供品,焚香点烛,向先人及所有神仙磕头。

所以,即使已经在路上相遇,也要亲自来到各家的神坛前,给祖先拜年。另一种是晚辈给还健在的长辈拜年。通常是先给已故的先人跪拜,再给在世的长辈跪拜,包括给长辈磕头,祝贺他们新年快乐,永远健康。

百度百科-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