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
问题描述:
越详细越好。
分析:
本品为常用中药。主要商品是唇形科植物紫苏,其次是野生紫苏的干燥嫩枝和叶子。
[药材及产销]
紫苏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湖北、河南、四川、山东、江苏等地产量较大。广东、广西、湖北、河北等地生产的质量好,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
[历史]
本品原名“苏”,最早见于《名医实录》,列为国药。历代主要本草著作中有很多记载,内容也基本相同。苏颂《图说本草》记载:“苏、紫苏现在遍地,叶紫,甚气。夏天采茎叶,秋天采果实。”《本草纲目》记载:“紫苏、紫苏二、三月种植,或本地种植。它的茎是方形的,叶子是丛生的,尖尖的,周围有巨大的牙齿。能育者紫,不能育者蓝紫,白者白。紫苏叶是嫩的时候摘的。还有蔬菜,或者盐和梅子卤都好吃,夏天喝煮好的汤。五六月收根,用火煨根,阴干久不落叶。”八月,紫色的小花开放并长成穗状,用于建造房屋,如荆芥。”这一描述与紫苏的图谱如出一辙。与紫苏的形态特征一致。
[原植物]
1.紫苏别名:红苏(陕西、福建)、红苏(河北、江苏、广东、广西)、白苏、黑苏(江苏)、白苏(* * *)、绿苏(浙江)、苏祥(东北、河北)、野苏(湖南、江西、四川)。
紫苏。[朝天椒var。唇形科的唇形科
一年生草本,高30 ~ 100 cm,有特殊香味。茎钝四棱,绿色或带绿色紫色,密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3 ~ 5厘米;叶片具皱纹,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7 ~ 13厘米,宽4.5 ~ 10厘米,顶端尖或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侧紫色,上侧疏柔毛,下侧有细腺斑。聚伞花序由顶生和腋生总状花序组成,偏向一侧,密被长柔毛;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直径约4毫米,先端短尖,外面有红棕色腺点,膜质边缘;萼钟形,叶脉10,下部具长柔毛,夹黄色腺点,内喉具柔毛环,萼檐两唇,上唇宽三齿,下唇稍长两齿;花冠白色到紫红色,二唇形,上唇顶部稍凹,下唇3裂,中部裂片较大;导管短,长2 ~ 2.5毫米,雄蕊4枚,2枚;子房4裂,花柱基部着生,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mm,网状,花萼膨大至11 mm,花期6-8月,果期8-65438+10月。
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
2.野苏别名:白丝草、蚊草(广东)、臭草、香菜、野香丝(广西)、紫苏(浙江)、(湖北)、苏剑(江西)。
紫苏。var。尖吻蝮蛇)Kudo-唇形科唇形科。
该品种与正常种的区别是:该品种花萼小,长4 ~ 5.5毫米,下部被微柔毛,具腺点;茎短,疏生柔毛;叶小,椭圆形,长4.5 ~ 7.5厘米,宽2.8 ~ 5厘米,两面被短柔毛;小坚果小,土黄色,直径1 ~ 1.5毫米。
生于山路旁,森林荒地,或在村庄房子旁边栽培。
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省、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省。
[收购]
6-8月,在花即将盛开的时候,把整个草都剪了,剪掉它的多叶嫩枝,晒干;或新鲜时切成约1cm的小段,放在通风处阴干。切下的主茎称为“嫩苏茎”。
[化学成分]
1.紫苏含有约0.5%的挥发油、约55%的紫苏醛、20-30%的l-柠檬烯和少量的α-蒎烯。还含有精氨酸、枯茗酸、矢车菊素3-[(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5-β-D-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
2.全草含挥发油,包括异戊基-3-呋喃基酮、紫苏醛、α-和β-蒎烯、d-柠檬烯、l -芳樟醇、莰烯、薄荷酮、紫苏醇和二氢紫苏。
[药材的鉴别]
特质识别
1.紫苏茎为四棱方柱状,直径2 ~ 5毫米..表面是棕紫色到紫绿色。上面有稀疏的白毛,明显的节,对生的小枝或叶片,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椭圆形,先端尖,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腺点凹陷,叶柄紫色或绿色。气息清香,味道略刺鼻。
2.苏叶:与紫苏相似,但叶子大多比紫苏小,上下表面呈绿色或深绿色。茎表面黄棕色。闻起来像紫苏。
茎叶完整,色泽紫红,香气浓郁为佳。
显微鉴定
1.紫苏梗横截面(直径2.3mm):圆形方形。表皮细胞切向拉长,外壁有复杂的角质层,有许多非腺毛、腺毛和腺鳞。非腺毛由4-8个细胞组成,长280-720μ m。腺毛的腺头为1 ~ 2细胞;腺鳞直径约56μm。皮层细胞有3 ~ 4排,四边皮层外有6 ~ 9排厚角细胞。中柱鞘的纤维束呈环状间断排列。韧皮部很窄,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射线1多排,有壁孔。果肉大。
紫苏茎横切面示意图(×333)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纵壁波状弯曲,外壁有角质层纹,断续波状;下表皮的细胞与上表皮相似,但细胞较小,角质层纹路不明显。上下表皮均有腺鳞和腺毛,下表面多。腺鳞的腺头呈扁圆形,由8个细胞组成,外有角质皮,内有黄色油滴,直径44 ~ 104微米,破裂后呈不规则三角形,单细胞柄。腺毛的腺头为1 ~ 2细胞,柄为单细胞。两侧有非腺毛,特别是在脉中,由2 ~ 4 (~ 6)个细胞组成。中间细胞有时收缩,长度为80~360(~980)微米,基部直径为30~100微米..气孔为直轴,下表面多于上表面。(上、左、右)
紫苏叶上表皮表面图(×333)
左:紫苏叶下表皮表面图(×333)右:紫苏叶上表皮表面图(×333)
2.野生紫苏茎的横切面与紫苏相似。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壁略平,外壁角质层纹不明显。其他特征如紫苏。
野生紫苏叶上表皮的表面图(×333)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样品制备:取本品100g置于挥发油测定仪中蒸馏。取0.1毫升挥发油,溶于1毫升石油醚中。吸附剂:硅胶G(青岛),用0.4%CMC湿法成网,65438±005℃活化65438±0小时。展开剂:(I)苯-乙酸乙酯(95∶5 ),用于分离芳樟醇和紫苏醛;(II)用于分离L-柠檬烯和α-蒎烯的己烷。铺展距离:16.5cm显色剂:喷5%香兰素浓硫酸,80℃烘烤5分钟。这些斑点显示出各种颜色。
【性味与功效】
紫苏梗:辛温。有理气有宽胸、解郁、安胎的作用。用于胸闷、呕吐、妇女气滞。用量:4.5 ~ 9g。不适合气虚的人。
紫苏叶:辛温。具有散寒理气、宽胸解郁、安胎解鱼蟹毒的作用。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咳嗽,呕吐,鱼蟹中毒。用量:4.5 ~ 9g。气虚表虚者慎用。
【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伤寒混合疫苗致发热家兔口服紫苏叶煎剂和输液2g/kg,解热作用弱。韩国产紫苏叶浸提液对温针发热家兔也有弱解热作用。
2.紫苏叶在体外可以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3.家兔口服紫苏子油0.35ml/kg可升高血糖;油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制成肟后,其降血糖作用强于紫苏油。
4.慢性气管炎临床治疗:取紫苏叶干和少量干姜(10:1)制成25%紫苏叶药液。每天早晚服用1次,每次100ml,10天为一个疗程,对止咳、平喘、化痰有一定疗效。此外,新鲜紫苏叶还可以治疗疣。
[注意]
1.紫苏和紫苏的学名。根据《中国植物志》第66卷的意见,本书认为这种植物有很大的变异。我国古籍中称紫苏为全绿叶,称紫苏为两面紫叶或紫面,但其变异仅因栽培所致。紫苏的花通常是白色的,植物的体毛通常略密,花萼略大,紫苏的花通常是粉红色到紫红色,但区别很细微,所以两者合二为一。
2.在江苏、四川等地,紫苏梗和苏子梗并用,俗称紫苏梗。紫苏茎和叶的显微特征:与紫苏不同的是,横切面上茎的四角有多达12排的厚角质细胞,有许多周丝鞘纤维,几乎连成环状。叶的上下表皮细胞波状弯曲程度小于紫苏,上表皮细胞壁略呈串珠状,角质层纹明显,下表皮细胞片层纹不明显。非腺毛短,多由1 ~ 3细胞组成,长60 ~ 240μ m,基部直径45 ~ 65μ m,脉上长,多由5细胞组成,长达750μm。下表面有许多腺鳞。
6v 8/yp/YY/200608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