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的有阿育王这样的国王吗?

阿育王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国王。

阿育王(公元前273年至公元前232年在位)。阿育王,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在古印度帝王中无人能及,对历史的影响也可以排在古印度帝王之首。

18岁被任命为阿班提省省长。大约在公元前273年,宾头娑罗病重,朝鲜没有王子。为了夺取皇位,阿育王在大臣胡成的帮助下加入了争夺皇位的斗争。传说阿育王曾经谋杀了99个兄弟姐妹。最终阿育王取得了胜利,大约在公元前269年,阿育王举行了正式的登基仪式。

阿育王早年好战的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天阿富汗的一部分。晚年信佛,放下屠刀。也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建造了佛教建筑。据说建了84000座佛塔供奉佛骨。阿育王为了消除佛教不同宗派之间的纷争,邀请著名高僧木义莲子胥召集1000名僧人在华氏城举行大聚会(佛教史上第三次大聚会),驱逐异教,整理经典,编撰论事,为印度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统治在古印度历史上是空前的,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阿育王和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他的战斗素质从小就很明显,受过皇家军事训练。他被称为一个可怕的猎人,因为根据传说,他只用一根棍子就打死了一头狮子。因为他作为一个可怕的战士和无情的将军的名声,他被派去镇压两代情省孔雀帝国的暴乱。

阿育王统治的孔雀王朝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阿育王本人在行政、军事、司法方面拥有绝对权威。整个国家分为几个省,每个省的总督通常是王子,但仍有许多部落保持自治或半独立,孔雀王朝并不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他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君主,也是王朝创始人旃陀罗笈多的孙子。旃陀罗笈多是印度军事领袖。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后的几年里,他征服了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从而建立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

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阿育王雕像

他一生的成就可以清晰地分为两部分。他的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通过争夺坐上皇位,基本以武力统一印度。约公元前261年征服凌洁郭嘉时,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数十万人被杀。然后,除了迈索尔,印度全境统一了。据说阿育王在征服界灵甲国时,因为目睹了大屠杀而深感忏悔,于是停止了武力扩张。

后半生是“阿育王白”时代,在全国推广佛教的努力促成了这一世界宗教的繁荣。阿育王的统治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强大的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并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还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做出了慷慨的贡献。因为阿育王强调宗教、政治宽容和非暴力,他在人民的欢呼声中统治了印度41年。

阿育王的治国方针基本符合佛教精神,即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他的政策不是乌托邦式的,而是相当现实的。尽管阿育王被凌洁郭嘉探险队的悲惨处境深深打动,但他仍然把自己的土地纳入了帝国的版图。虽然他禁止杀人,但他没有废除死刑。

他虽然是佛教徒,但也对其他宗教持宽容态度,允许它们存在,让婆罗门教、耆那教及其传统文化得以生存。他的宗教政策也成为日后印度君主的惯例。

战争结束后,阿育王开始专注于拜佛。他广泛修缮寺庙,召集四面八方的僧人,编纂、完善、整理了许多佛经,佛教大发展。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印度佛教的黄金时代。此外,他还派僧侣出去传教。

阿育王宣布不再主动发动战争,即使不得已,也会尽力减少伤亡。他确立佛教为国教,并把自己的诏令和“正法”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为著名的阿育王崖法和阿育王石柱法。这些“正统教义”的内容体现了佛教的基本精神,也包含了阿育王本人的政治需要。

阿育王向佛教僧侣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还在全国各地修建了佛教建筑。据说建了84000座供奉佛骨的佛塔。为了消除佛教不同宗派之间的纷争,阿育王邀请著名高僧木易莲子胥召集1000名僧人在华氏城举行大聚会(这是佛教史上的第三次大聚会),驱逐外道,整理经典,编撰论事。阿育王开始派遣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佛教使团到边境地区和邻国传播佛教。斯里兰卡、缅甸,甚至叙利亚和埃及都有他们的足迹。这是佛教走出印度,走向世界宗教的开始。

阿育王倡导的佛法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善待他人,体恤他人,包括孝顺父母,善待亲友;我们也应该尊重动物的生命,因为它们也是众生平等的一部分;多做帮助大众的好事;宽容其他宗教,和平相处;佛法的基本精神。

阿育王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八万四千座佛塔,多次帮助僧人,布施供养三宝。阿育王派遣了许多高僧在全国甚至国外推广佛教。这些传教士僧侣和牧师的足迹来自东方的缅甸,西方的埃及和希腊世界。由于阿育王后来悔改,并积极关心民众,保护生命,捍卫佛法,被尊为法王。

公元前232年,阿育王给自己的子民留下了“护王”的称号。孔雀王朝的国家并不长,在他死后逐渐衰落。只持续了半个世纪就结束了,印度再次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是,阿育王对佛教的支持使他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阿育王死后不到十五年,孔雀帝国分崩离析,再也没有恢复。但是佛教得到了阿育王的支持,他对世界的长期影响是巨大的。他登基时,佛教只在印度西北部极小的一部分地区流行,但他死后,佛教徒遍布印度各地,并迅速传播到周边国家。除了乔达摩·悉达多本人,阿育王在佛教发展成为主要宗教的过程中发挥了比任何人都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