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建筑修缮的意义古建筑修缮保护存在哪些问题?

一、中国古建筑修缮的意义

我们保护古建筑,主要是保护它的文化价值,也就是保护它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这些价值是通过现存的古建筑实体来体现的。因此,古建筑保护的根本是保护现存的古建筑实体,具体来说就是保护建筑的形制、结构风格、构件肌理和制造工艺。古建筑一旦被破坏,就不可能重建,其文化价值也就消失了。

目前,在古建筑的维修中,我们往往对其文物价值认识不足,经常出现随意更换构件、刷新颜色,甚至改变建筑物原有形状和结构等现象,从而对文物造成破坏,这种现象称为保护性破坏。

原因如下:

1.把文物建筑当成现代建筑,认为既然修复了,就应该彻底修复,才能焕然一新,一劳永逸,才能大打出手,换构件。这种现象最容易发生在宗教、旅游、园林等非文物部门使用的古建筑修缮中。有时是由于地方行政领导缺乏文物意识,不合理干预造成的。

2.人们认为古建筑越早建造越有价值。因此,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往往被人为地统一到第一次建筑的状况,从而对后来重建的古建筑造成破坏。其实这种“越早越值钱”的理解完全是对古建筑价值的误解。一个经过多次重建的部分是有文物价值的,只是重要性不同。

3.迷信和滥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4.在修缮设计时,要用现代的审美来看待古建筑,改变原有建筑的风格和不合理的结构。以上几点归结为对古建筑文物的价值缺乏全面的认识。还有一个是由于相关人员的知识缺乏和防护不当。比如台湾建了一些保护性建筑,改变了古建筑原有的环境,造成了文物的风化腐蚀。古建筑周围种树种草也可能造成类似现象。

我们在修缮保护古建筑的时候,要牢记我们保护的不仅仅是古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实体体现出来的文物价值。这个实体一旦被破坏,它的文化价值就消失了,也就不可能再生产了。

二、古建筑修缮保护存在哪些问题?

1,保护意识弱

公众保护意识的缺乏是古建筑文物保护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民众对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措施相对淡漠。另一方面,人们对古代文物的破坏也越来越多。近年来,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异军突起,吸引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关注。在无限商机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开发商、经营者、普通百姓甚至政府工作人员为了眼前的利益,大肆破坏或翻新古建筑,毁坏甚至破坏古代文物。

2.保护方法需要改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城区的街道、建筑和景观急需改造是必然的。目前,这些街道、建筑和景观通常由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修复。但是很多方法都是与“保持老样子”的方法相违背的。在修复保护的过程中,要尽量保留一些前人的痕迹,而不仅仅是外观。保证古建筑文物的完整性,使城市历史文化得到有效延续和发展。

3.诚信被破坏。

经过数百年,一些城市形成了更加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这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然而,随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由于人为原因,社会文化环境遭到破坏,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古建筑文物逐渐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场所”。而这些,都在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中消失了。

4.修复技术不科学。

在修复技术上过于依赖现代科技产品,难以充分展现古建筑文物的历史原貌。甚至有些修复活动只做表面工程,强调外部修复而不是内部修复。在这种修复环境下,古建筑和文物的历史信息很容易被人为删除,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