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江的起源
关于黄浦江的挖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上海曾经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一条浅浅的河流蜿蜒在它的中心。雨水多了,就会泛滥;雨水少,河底倒挂。人们深受其害,诅咒它为“破河”。
战国时,楚命谢来到“断头河”岸边,不厌其烦地查明前因后果,并带领人民对其进行疏浚和治理,使其北上直入长江口,泻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安居乐业,不畏旱涝。
人们感激黄歇的仁慈,因此称这条大河为黄歇河,简称黄埔。后来,黄歇被封为淳沈骏,又名淳申江。
南宋时有记载,曾称黄浦塘、黄浦港、黄埔、大黄浦,清代称黄浦江,又称黄龙浦、黄斜浦、春申浦。
扩展数据
明朝以前,吴淞江(苏州河)曾是太湖的主要出海通道,黄浦江(鸦片战争前的旧称黄埔)是其支流。当时吴淞江下游一般从北新泾经曹杨新村至坛子湾,再与秋江路相连至东北的秋江码头,再沿复兴岛北部黄浦江流出大厝浦口(后改名吴淞口)汇入长江。
当时黄埔最初是经由上海浦(今虹口港)流入嘉兴路桥附近的吴淞江(此处曾称黄浦口)。明初,由于吴淞江淤积严重,黄浦江口被堵。当时户部长夏元吉在吴淞江南北两侧疏浚支流,将太湖水改道入六合河、白松河直接入长江(“扎淞江入刘流”),并在上海县东北部(即今天黄浦江白渡桥外至复兴岛一段)疏浚范家浜,使黄浦江从复兴岛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长江。从那以后,
据清代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代永乐户部长夏元吉疏浚黄浦江,汇入吴淞江,经范家浜至吴淞口入海。海瑞主持修建了古东江(当时称为横寮井)金辉港东侧的坝闸港,使上游来水大部分转向北,分流到黄埔,冲刷了吴淞江下游的河床,彻底解决了吴淞江的淤积问题,“三江”之一的吴淞江成为黄埔的支流。今天的黄浦江是横寮泾的水向北流后形成的。同时,仅有少量来水通过老航道直接入海,使得孤东河下游不断淤积。后来,这一段河道也被称为扎岗。?
百度百科-黄浦江(上海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