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历史经济
公元920年建立兴化郡,从泰州分出一部分建立兴化郡。所以台州和兴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先有台州,后有兴化。
泰州话(市区)和兴化话有一些区别。但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类似的。全国方言分为八大方言区,兴化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江淮次方言(江淮官话)、太儒话。虽然兴化长期隶属于扬州,但泰州在方言和民俗文化上更接近兴化。
方言是兴化人鄙视台州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台州话接近兴化南话。兴化人总是斥之为“乡下话”。这是你卑鄙的严重暴露。方言没有贵贱之分。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是坏习惯,所以看不起邻近城市是井底之蛙!
说实话,在其他地方,大家都说普通话的时候,只有泰州人和兴化人对普通话的影响最接近,甚至几乎分不清。
也有人以兴化很多家庭是苏州移民过来的,有江南文化的基因为荣。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泰州的苏州人肯定比兴化人多。所谓苏州移民,主要是指明初朱元璋将苏州(吴栋)居民大规模迁移到江淮地区,史称“洪武赶走”。大部分人被赶到了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少部分去了苏北。这件事的起因是张士诚。算起来,张士诚是兴化人,但史书一般记载为台州草堰长人。更重要的是,张士诚起义后,在兴化城待的时间短,在台州待的时间长。他手下有很多泰州人,很多人跟着他到苏州,所以失败后很多人逃回泰州。可见,这些史实并不足以说明兴化比台州高贵,只有相反——不说了。
二、“兴化人西式,台州人古板”?
抛开历史不谈,台州一直是市,兴化长期是县。台州虽是县级市,但历史悠久。至少解放以来,大部分时间是城市的建制。
泰州的工业产品,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自然比不上上海、南京,但在苏北沿江的扬州、南通还是很有名气的。我记得过去很多日用轻工产品都是台州生产的。当你拿不到“上海制造”的时候,还是差强人意。至少可以和清江(淮阴城)比。当时南通的轻工产品也不错,但是扬州就差很多了,兴化当地的日用工业根本没有起步!
三台地区(泰州、泰县、泰兴)是历史上的活跃地区,经济水平一直高于兴化。即使在“粮为纲”的时代,兴化作为农业粮食产区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其母产在三台地区依然较高。我记得70年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是“超纲”,母体产量800斤(江南地区纲指1000斤,淮河以北地区600斤)。超纲的先进典型是三台的和恒大队。当时的口号是:“学大寨,赶过河,超纲!”“兴化作为产粮区,没觉得学习先进河涌有什么不妥。最近在网上看到和恒老先进,现在生态区建设很可观,还是典范。
至于80年代以来的经济大发展浪潮,台州经济的崛起,春兰等一批大企业的诞生,在全国的影响力之大,是兴化无法比拟的。
在兴化内部,也是南乡比北乡富。戴楠的兴盛是有历史的。戴南是产棉区,一直比较富裕。当然,在80后的乡镇企业发展中,戴楠做得更好,经济上了一个台阶。相比之下,作为一个县城,昭阳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基地,到80年代初,拥有超过1000名员工的企业不下十家,如拖拉机厂、齿轮厂、屠宰场、化肥厂、磷肥厂、水泥制品厂、金陵船厂、新兴玻璃厂、纺织机械厂、庆丰玻璃厂、电机厂、元件厂、仪器厂等等。美国以改革重组为名,实际上已经“另起炉灶”,大部分已经破产。太可惜了!
以县城的经济状况来说,在70年代,兴化可能不比三台地区的县城差,现在却是小巫见大巫!我看过几次排名,不管是经济指标排名还是教育指标排名。作为一个兴化人,我脸红心跳。因为离周边城市远!经济指标几乎全省末位(兴化还有几个县垫底)!
兴化所谓的洋气,大概和70年代的氛围有关,那时候的兴化受上海影响很大,衣服很时尚。兴化人以此为荣。但是我们还没有认真去过三台地区,那他们的县城不就赶上上海的潮流了吗?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三台地区的生活水平肯定远远超过兴化。现在经济发展了,审美观念多元化了,用自己的习惯去看待别人,大概有点不舒服。我觉得觉得别人土气基本是错觉。
我们看到的“三台人”基本都是农民。所以,经常把农民的印象套在三台城里人身上,是可笑的,也是浅薄的。
兴化人有自恋情结。我觉得什么都是本地的,当然除了上海!老话说,昭阳自古好避兵。兴化是水网地区,交通很封闭,视野不够开阔。兴化人真的缺乏三台人敢于走出去闯天下的勇气。希望现在交通改善了,这种思想意识能有所改变。
第三,归属台州是兴化的历史遗憾。
1982年,江苏率先实行地市合并。兴化由扬州的下属县改为扬州的下属县。扬州是中国的历史名城,也是历史上长期治理兴化的府城。做一个“扬州人”是大多数兴化人的心愿。但是扬州和泰州分开的时候,兴化被还给了泰州,非常遗憾。
这种遗憾还有一个原因。在最初的计划中,讨论时也有升级兴化的考虑。如果兴化、高邮、宝应、东台、大丰组成一个地级市,兴化也有可能是市政府所在地。唯一遗憾的是,兴化的经济状况很差,几乎挣扎在贫困县的边缘,难以承担地级市的重任。追根究底,是兴化自身经济衰落导致的政治衰落,谁也怪不了谁。上世纪70年代,高(高邮)保(宝应)兴(兴化)作为扬州的一部电影,往往都是由兴化领衔主演。比如拖拉机厂是区域合作,总装放在兴化,就意味着重点在兴化。可惜兴化的拖拉机厂没有发展成汽车厂,只是成了富人巷的延伸,变成了居民区!
挂靠台州后的遗憾,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八卦,也是很多干部抱怨的对象。常被称为“市管县”为“市刮县”。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市政府(原县政府)大院里流行的是傣南话,而不是当地方言。连这个城市土生土长的干部都要在大院里变调,真是尴尬。这里的原因,当然是戴南经济的“辐射力”,恐怕也有来自三台的领导干部的动力。
其实一切都是一个过程,一切都在变化。根本问题是经济。只要经济发展起来,其他问题似乎都不是很重要。
四、自我认同的困惑:我是台州人吗?
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有多少人在介绍籍贯的时候说自己是台州人?恐怕百分比很低。
问题是兴化归台州是既成事实,而且是不易改变的行政隶属关系。从大台州的概念出发,我们的确是“台州人”。当然,站在小台州的角度,我们这些“台州人”有些不够地道。
不过这个问题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其他省份,并不是很重要。以外省人的眼光来看,你们是台州人!甚至,只要知道他们是江苏人,就够了!
台州作为地级市或者新城,也在建设中。而且泰州市因为* * *的因素,受到了* *部门的特别关注。台州火车站就是一个例子。可以预见,台州的发展潜力巨大。泰州必将成为苏北沿江经济中心城市。
兴化的老乡们,别抱怨了,抱怨吧。过去的往往一去不复返,新来的可以追。赶紧去台州找发展机会吧!如果你真的热爱自己的家乡兴化,在台州积累了资本和经验,再来兴化也不迟。兴化的发展也离不开台州整体的经济环境建设。换言之,台州的发展是兴化发展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