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峰口战役的历史背景
1931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同时镇压东北三省的抗日义勇军,随时准备入侵山海关。1933年元旦,日军在山海关闹事,随后武力占领。山海关保卫战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2月9日,日本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和侵华日军下达了入侵热河的军令和军事部署。“尽快向建昌附近向其南线推进;并应抓住时机,以确保长城的重要关口,如界岭口、冷口、喜峰口,掩护主力部队的侧翼。然后以主力占领承德、古北口。”
这时,驻扎在山西阳泉的国民革命军第29军奉命开赴前线抗日。3月9日,1933,奉命接管长城喜峰口防御。喜峰口是中国河北省与热河省交界地区的长城关隘,是北平与热河之间的交通咽喉。东部有铁门关、董家口,西部有潘家口、潭峪。在明清时期,它不仅是首都保卫北方的重要屏障,也是海关向朝鲜朝贡的门户。宋的军长在去前线的路上写下了一句誓言:“宁为亡魂,不为亡国奴”。29军先遣队到达喜峰口时,日军骑兵500余人已到达长城脚下,勇士们迅速封锁,击退敌军,坚守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