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民俗是什么?

济宁其实是山东很有特色的城市,这里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有很多有趣的民俗!

济宁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南北朝时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落。济宁原本是一个不起眼的济州,由巨野统治。正是1150年的巨野洪水,才把济州迁到了现在的位置。元朝灭金后,巨野水患频发。世祖八年(1271),济州升为府,因益南、益北、益州,为最佳节水之地,故名“集宁府”。此时的济宁,虽由政府统治,但名声一般,只是一个将军镇。从元至正元年,贯穿济宁的京杭大运河为济宁的崛起带来了生机,萍萍济宁逐渐走上了繁荣之路。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1800公里。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与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两大工程,举世闻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大运河的连接为交通沿线城镇的形成和兴起创造了优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聚集。在此基础上,济宁市迅速崛起。济宁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是京杭运河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防洪抗旱码头。通过运河,南可达江淮,北可达京畿,是南北重要的传输点。被称为流域的“关键要冲”和“咽喉”地区。

盛于元明清时期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码头城镇,如山东的德州、临清、聊城(东昌)、济宁等,受南北水运的影响,风俗习惯与山东其他地区有所不同。这些城镇大多有一条竹巷,集中了江南常见的竹编店,街边开的茶馆也是同样的铺面格局,卖茶喝茶。济宁的玉堂酱园是从苏州沿运河迁来的,产品至今保持着江南风格,仍沿用“姑苏老店”的招牌。

从此,“江北小苏州”之名名扬天下,济宁成为鲁西南名副其实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竹竿巷和与之相连的几条街道最能体现济宁民居的风格。

它没有北方四合院的矜持,也没有江南粉墙飞檐的柔和,却有北方的几分沉稳,南方的几分灵动,这就是济宁的建筑文化特色。“江北小苏州”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济宁自古就有四庙、八景、三塔、七庙、十八亭、七十二衙门之称。市内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遍布全市。自从运河畅通后,随着商业的繁荣,宗教文化也相继渗透。此外,清朝的康熙、乾隆几次南巡,几次在济宁停留,为济宁留下了许多名人、名士。

济宁民间有句名言:“生在苏州,玩在杭州,穿在广州,吃在济宁”。济宁以其地理环境而闻名。济宁临江,水产丰富。济宁人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名菜。清末民初,济宁的饭馆遍布大街小巷,从高档的鱼翅宴到美味的包子、烧腊应有尽有。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从事一种食物,但由于其精细的做工和独特的风味,他们很受人们的欢迎。济宁市民广为流传的是对这些饭菜和小吃的评价。清代餐饮商家600多家,其中面食和各种小吃500家,饭馆100多家,较大的10多家。

因为地处水乡,济宁厨师的拿手好菜多是鲜湖和水产;因为运河里挤满了从北到南的商务旅客,所以菜肴兼具南北风味。济宁菜极大地丰富了鲁菜体系。

济宁是鲁菜的发源地之一,地方小吃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尤其是孔府菜、孔府糕点、微山湖鱼宴等地方菜肴,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必尝的美味佳肴。

济宁小吃是历史上的热点之一。济宁做生意的人多,早上应酬开市场,做早饭都来不及。人们有上街买早餐的习惯,这种趋势依然存在。商人和工匠经常熬夜,所以有很多夜宵。再加上运河船队的长期停滞和烹饪的不便,街头小吃才会兴盛起来。

有一句顺口溜基本概括了济宁餐饮业的菜谱。

猪肝,羊肚,

烤鸡、烤鹅和烤鸭,

炒鸡丝,炒肉丝,

鸭丝、牛肉丝和核桃丝,

干炒鱼配白饭团,

米粉肉,糖鱼,

虾米肉丝。

济宁小吃是历史上的热点之一。济宁做生意的人多,早上应酬开市场,做早饭都来不及。人们有上街买早餐的习惯,这种趋势依然存在。商人和工匠经常熬夜,所以有很多夜宵。再加上运河船队的长期停滞和烹饪的不便,街头小吃才会兴盛起来。儒家菜的根基也是济宁菜,但是因为经常接待皇室客人,儒家菜吸收了很多宫廷菜的奢华。讲究色、香、味、形、器、意、礼的“三精”和“四美”。色、香、味无需解释。“形”是造型之美,现代术语叫“雕塑感”;“器”,杯盘碗要精致;“意”,菜名要优雅、吉祥、有趣;对于“有礼貌”的人,上菜的顺序和摆放都有严格的规定。微山湖鱼宴荣获“中华美食宴特别奖”和“最佳宴会奖”。

来到微山湖,不能不品尝这里的全鱼宴。它采用微山湖出产的鲜鱼,注重清汤、奶汤的配制,注重酸、甜、麻、辣、咸五味的搭配。《霸王别姬》、《鲤鱼跃龙门》就是代表。

据说微山湖上的“鱼宴”里,最香最朴实无华的菜是“炖小鱼”。渔民把刚钓上来的小鱼刺三下、五下、两下,在湖里快速冲洗后扔进锅里,只加一点油和盐,不加其他调料。那种鲜嫩的味道足以舔人下巴。

微山湖,以巍子命名。魏子是殷的哥哥。纣王别无选择,只能听从我的建议。他愤然离去,死后葬于微山岛。湖形成后,依山被命名为微山湖。

游览微山湖的最佳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至九月。此时万亩荷花盛开,游客可以乘船欣赏湖上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