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的历史演变

古滦州、开平、道地、舒城、榛镇四大名镇,其中道地为四大名镇之首。

稻地镇是唐山最古老的集镇之一,已有800年历史。是古滦州四大名镇之首,现属唐山市丰南区管辖。

稻地镇发展早于唐山市,徐各庄镇和河头镇(这两个镇成为唐山市丰南区的主城区,河头镇已经消失)。

几千年前,道地镇所在的地区是一个非常低洼的沿海地区。相传元朝宰相康力托在JD.COM开创了水稻的种植,曾从江南聘请专家传授技术,故名稻田。

道地镇始建于南宋邵熙元年。明朝宣德年间,“土里基”打败安集寨村(今稻地镇辖下)后设镇。当时米店多,生意兴隆。

元末,由于战乱,稻田人口锐减,处处荒凉。

明朝建国后,明太祖朱迪从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发函北上,稻田经济又开始繁荣起来。到了清朝光绪年间,稻田在JD.COM已经很出名了。

据《清代滦州志》记载,道地镇是“开平(今唐山一区)、舒城(今唐山滦南县)、榛镇(今滦县)之冠,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文浓郁,商业特别繁荣”。

稻田像一座封闭的城堡,由一条河流从北到南环绕,南北宽约500m,东西长1000m。城市里有一条东西向的街道,从北到南分成胡同。晚上,每个胡同都有人在游荡。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富丽堂皇,几个大门远远对应。东门外有南北交通大道(唐山至宋嘉颖、大辛庄、唐海以南的交通大动脉)和广场。乾隆年间,镇上有银行、典当行、染坊、酿造作坊、客栈、饭店、医院、食品店、浴场等200多个商业固定网点,其中酿造作坊(当地人俗称“炒锅”)24个。生产的高粱酒香甜可口,闻名京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镇内外有文昌阁、火山寺、王耀寺等寺庙13座。每次庙会都很热闹。著名的小吃有魁泰龙的舌饼(酥脆可口,久放不透油)、田家蒸饺、耿奎英的香肠等。

现在,稻地镇的名声大不如前,尤其是1976年7月28日地震后,古城和古建筑不复存在,800多年前的大片稻田已经消失,稻地街的飞檐和火神庙的人声沸腾早已荡然无存,镇上什么都没留下,就连那座经历了100多年风雨的铁桥。稻田古城的风貌只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只有“水田”这个名字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稻地镇的名小吃大多已经失传,“蒸饺”“香肠”的手艺依然存在,但规模和名气都不大。另外,安吉寨的萝卜在唐山比较有名,但受种植面积的影响,产量并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稻田曾是解放初期丰南县政府所在地,田家大院改建的丰南一中一直是丰南县、丰南市、丰南区的最高学府。直到丰南一中从水田迁到丰南城区,原丰南一中改为丰南二中,丰南水田的教育地位才发生了变化。

道地铁路桥建于1901,是河北省最早的铁路桥。这座铁桥以前是一座木桥,由稻田王耀寺的僧侣维护。这座桥又矮又挤,一不小心就有掉进陡峭河水的危险。时任山海关大桥厂厂长的留美学生王华琦,是个稻民。他回老家探亲,路过这座桥,看到走路不方便,就有了修桥的想法。回到工厂后,他通过各种方式筹集材料,找朋友当设计师,和大米商会联手,最终建成了这座造福全村的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