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学科的理解
从根本上说,追问历史的本质和意义,探索历史的成因和动力,在与自身历史不断对话、重新体验和反思自身历史的过程中,获得对自我人格的本质和特征以及自我现实存在状态的真实认识,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需要。历史使我们能够看清过去,知道现在的位置。然后,“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去哪里?”对“天人之际”和“古今之变”的执着探索,对文明兴衰和社会混乱原因的艰难阐释,总会深深影响着每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触动着每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心弦。的确,意识到自身现实,关注未来命运的人,怎么可能不被历史上无数惊心动魄的事件所吸引呢?如何才能不被这些年来无数人生的喜怒哀乐所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是一种体现人的本质的对自己精神家园的情感回归,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特征的理性和感性认同的寻根意识。由此可以说,历史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之源。在这个精神的故乡,凝聚着每一个民族先辈的光荣与梦想,汇聚着每一个民族历经时间考验的古圣先贤的大智慧与大情感。借助历史古老而又常新的精神形态,人类的智慧、理想、经验和情感得以延续、积累和传承,而不被滚滚岁月的黑洞吞噬。现代人不会成为失去家园的无家可归的浪人。历史是伴随人类始终的精神追求。从这种精神追求中,每个民族都找到了慰藉和安顿自己情感和心灵的庇护所。人之所以要保护自己的历史,正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家乡和家园。人类文明就像一条河流,从遥远的昨天流向明天和未来。之所以总是向前冲,正是因为它有取之不尽的历史源泉。正所谓“欲知路,必知史”。没有历史,我们不会比“北京人”更有智慧。绵延不绝的历史,积累智慧和知识的历史,发展变化的历史,使我们能够继承历代各民族的精神和思想。应对未来的新挑战,同时,对自身历史的认可和保护是每个民族保持自尊和自信的前提。一个与自己的历史失去联系,忘记或背叛自己历史的民族,必将成为一个心灵漂泊的精神流亡者,一个无家可归的精神流浪者。这种无根之痛是一个民族最大的不幸。
历史具有广阔的时空胸怀,这是人类超越个体生命的时空局限,认识和感受世界的无限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根本途径。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每个个体的人生旅程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世界之大,使得每个个体生命可能的生存空间,就像茫茫沙漠中的一粒沙子。历史时空的无限性,它不仅是文学、哲学和艺术界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代又一代诗人、作家和哲学家体验生活本质和表达内心感受的主题。也是历史对于人类精神生活和情感需求所能展现的意义的根源。面对无限的宇宙和历史,感性而有意识的人会情不自禁地生出超越自我、超越当下、追问无限历史的内在精神冲动。所谓“生不到百岁,总忧我千岁”(《古诗十九首》)。今天唱历史疼。每个时代的人都是这样被历史感动的,“一片雪读完就飞”(* * *“何心郎读史”),读史而老去,可见历史在人类情感中是多么丰富。面对无穷无尽的历史,你会不会生出「我思天地,无涯无涯」的想法?事实上,这种深刻的历史情感和历史意识是人性本质的突出方面。我们可以说,试图超越和突破这种个体生命的有限困境的不懈努力,构成了历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虽然他的个体生命短暂,生存空间局促,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历史去了解它,历史是凝结着人类过去丰富智慧和思想的巨大宝藏。
总之,通过历史和历史学家提供的遥远外国的人类生活画面,我们获得了无限丰富的人类知识和智慧,体验了其他时代人们的感情和思想,感受了遥远世界其他民族的欢乐和痛苦。历史使我们不仅仅生活在我们自己的时代和自己的国家。而是生活在一个更广阔、更漫长的“历史时空”中,与过去、所有地域的人交流,学习全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将自己短暂而局促的个体生命融化在世界历史的无限进程中,获得自我的超越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