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激励的历史变迁
相传在很早的时候,每逢干旱少雨,在今天的菏泽、鄄城、运城等地,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祈雨祭祀活动,作为祭祀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最后一项:跳“商鞅鼓励”。尚羊是传说中的古鸟。每当要下雨的时候,商羊就会飞出高山森林,嬉戏啄食,进行各种跳跃活动,直到雨势消散。久而久之,人们发现了这个规律。商羊只要聚集,就断定要下雨了,商羊鸟的聚集就成了古代先民判断下雨的标志。但是后来,无论干旱多么严重,商羊再也没有出来过。人们又担心又渴望求雨,于是装扮成商羊祭祀祈雨。今天,不可能详细考察古代祈雨仪式中用鼓、响板和胯骨跳舞的一只脚的鸟“商鞅”和一只脚的兽“隗”。在《中国舞蹈大辞典》中,对近代祈雨仪式中的商鞅鼓舞有过简要的描述:“商鞅之舞,民间舞蹈,流传于山东省鄄城县。祈雨的仪式舞蹈。相传夏商时期曾在此舞求雨。在过去,每当长时间不下雨,当地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祈雨仪式。参与者(女性不得参加)都穿着铃铛和柳条环,光着脚。祈雨队敲锣打鼓开路,随后是仪仗队拿着旗帜、羽毛、雨伞和扇子,还有以商鞅为灵感的舞蹈队,以及八仙桌上的关公(泥塑)雕像,由四个人抬着。两个光着背的老光棍被绑在桌腿上,象征着“Hiderigami Ghost”已经投降。队伍出发后,他们游览了周围的村庄祈雨,然后去黄三庙举行祭祀仪式,并跳尚羊以激励和娱乐神灵。回村后,把关公放在烈日下晒了三天。如果你出汗,就意味着下雨,如果没有雨,你就会停下来。”舞队由16名红背光步兵少年组成,每人手持一对细长夹板(两块板一端相连,另一端左长右短,双手持之,又称“阴阳板”,相传“调和阴阳,疏通上下”,故用于祈雨)。边跳边打,舞蹈动作相对简单,但幅度大,跳跃性强,粗犷硬朗。队形复杂,如“二龙徐图”、“串串”、“跳铁索”、“推背图”、“八卦图”、“罗丽城”、“外环城”、“剪刀枢纽”、“盘石阵”、“大观阵”等。夹板和鼓骨既是舞蹈道具,也是伴奏乐器。显然,现代的祈雨仪式不同于殷商乃至秦汉时期的祈雨仪式。在祭祀仪式中,殷商、秦汉、三国之前,人们手捧的关公雕像是肯定不存在的,这说明古代的祭祀仪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同样,在继承古代商羊舞蹈基本风格和特征的基础上,商羊舞蹈也必然会有所发展和变化。这也是一切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解放后,几乎绝迹的商鞅鼓再次被发掘整理,其宗教迷信被消除。求雨祭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被摒弃。流传千年的一流祭祀祈雨舞蹈商鞅鼓舞,已成为汉族劳动人民庆祝胜利和庆祝节日时的民间娱乐活动,并穿插有竹马、花船、高跷、抬举、伸出老四、哈达关、弦心官、抬经、麒麟舞、大毛人、跳老吉、调虎、拉老罗等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商鞅的鼓舞作为一种千百年来的祈雨舞蹈,从与神灵沟通、祭祀、娱乐到自娱(群众舞蹈)、娱人(表演舞蹈),恰好反映了宗教祭祀舞蹈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成为典型的古代祈雨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