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灭蝗,古代没有农药。古人是如何控制蝗灾的?
姚崇,原名姚崇,唐代陕西石霞(今河南陕县)人。因为他想避开唐玄宗“开元”这一年数的禁忌,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姚崇。他是唐朝著名人物姚逸的儿子。
姚崇是武则天、唐睿宗和唐玄宗的宰相,经常担任兵部大臣。
公元705年(龙元年),姚崇帮助张謇发动了龙革命,清除了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的势力,迫使武则天返回唐中宗,并提出十件事说,主张新政,进行改革,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被誉为“宰相救时”,是唐代四大著名人物之一。
姚冲杀蝗
715年(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蝗灾。
蝗虫太多了,像乌云一样飞来飞去,遮住了太阳。它们密密麻麻地停了下来,过去的幼苗和树皮都被吃得干干净净,什么都没留下。
当地官员说:“蝗虫是神圣的昆虫,不能被杀死。”人们非常害怕,他们烧香磕头,祈求上帝的怜悯。
姚崇接到报告后,命令当地官员带领人民消灭蝗虫。
有个地方官叫倪若水,他拒绝御史的检查,不组织百姓灭蝗。
他甚至给唐玄宗写了一封奏章:“蝗灾是人力无法消灭的自然灾害。皇帝应该多做有德之事。只要他碰到上帝,上帝就一定会把蝗虫收回来。”
姚崇看了奏章,气得上书倪若水说:“多做善事,可以消除蝗灾。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有那么多蝗虫,你是不是一个无德之人?”你眼看着秧苗被蝗虫吃了,却不忍心助灾。你将来打算做什么?"
倪若水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好配合工作。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有意见。
姚崇说:“现在山东到处都是蝗虫,而河北、河南的粮食积蓄不多。蝗灾才刚刚开始,现在杀还不晚。如果任其泛滥,等到所有的苗都吃光了,庄稼都没收成的时候,蔓延到河南河北,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现在若因救人灭虫而酿成灾难,我姚崇愿一人承担,绝不连累任何人。”
于是,姚崇积极组织人员消灭蝗虫,几天之内就消灭了14万担蝗虫。由于措施及时,山东避免了大饥荒。
古代如何消灭蝗虫
古代科学不发达,消灭蝗虫完全靠人力。主要方法是人工攻击、壕沟掩埋和篝火诱捕,所有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的。
据《捕蝗要法》记载,手工拍打法是在一根长竹竿上绑一块白布,村民们聚在一起抄三张纸,然后把蝗虫赶成一堆,用工具拍打。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好。毕竟蝗虫一活着就飞来飞去。
沟葬法稍微麻烦一点。十个人一队,两个人用铲子挖一条十多尺长的长沟,三四尺深,旁边堆着浮土,四个人在后面,两个人在旁边。齐新齐心协力,用长扫帚把蝗虫轰进沟里,迅速用浮土掩埋夯实,其余人用工具把鱼从网里捞出来。
每官带领200多人,分成20队,每天能消灭几十只蝗虫,效果不错。
另外还有篝火诱捕法,实际上是利用昆虫的向光性,在天黑的时候点燃几堆篝火,蝗虫被灯光吸引,飞过来就会被烧死。
这种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但毕竟科学不发达,操作不成熟,效果不好,没有推广。
参考资料:
全史,中国通史,中国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