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菲说美国经济史10:房利美和房地美次贷危机

1938年,美国政府根据罗斯福新政的1934国民住房法案,创建了房利美-华盛顿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的前身。在接下来的30年里,房利美及其前身垄断了二级抵押贷款市场是合乎逻辑的。

1968年,林登·约翰逊总统彻底改革了以房利美为核心的整个机制。一是将房利美明确的政府职能部门分离出来,成立另一家联邦企业——吉利美。从此,房利美没有了政府职能,成为了一家私人企业。

1970,房利美上市,实现了所谓的私有化。与此同时,为私有化的房利美创建了一个孪生兄弟房地美,以引入竞争机制。

房利美和房地美不是普通的私人企业,而是与联邦政府有特殊关系的政府资助企业GSE。联邦政府通过特别立法,赋予GSE很多特权,比如多项免税、联邦财政支持等政策支持,同时保留干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经营的权利。与吉利这样的联邦企业不同,联邦政府不为GSE提供任何明确的担保,但市场普遍认为GSE行为的后果将由联邦政府“承担”。

房利美和房地美的过去已经很清楚了。这两家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的福利性质的民营企业,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政府机构,其股东是由私人个体组成的。

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机的背景,我认为是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开始的。因为美元和黄金挂钩,世界货币没有了锚,所以世界各国在货币发行上放任自流,导致通货膨胀,世界房价开始上涨。

在房价上涨的背景下,只要能买房,即使没有首付,没有贷款资格,只要在房价上涨时出手,也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买家愿意接手抵押贷款。毕竟,上涨的资产是风险最小的投资。

一个理想的好体系似乎正在形成:购房者买房,贷款,银行贷款,贷款被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和雷曼兄弟证券化,房利美和房地美被全世界的投资者证券化,银行资金被收回再次放贷。

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系统的最低基石来自于买方每月的还贷能力,中间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于贷款利息和投资者之间的利息差,也就是说,抵押的次数越多,金融机构的利润就越多。

资本家的原罪是贪婪。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从1990到2000年,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强迫房利美和房地美增加美国穷人拥有的私人住宅数量。乔治·w·布什和国会左派迫使这两家公司批量购买次级证券,而不是持有独立的贷款收益权。他们通过次级贷款发放的贷款总额相当于美国所有抵押贷款的一半左右。风险完美地转移到了拥有政府干预权力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身上。

到2007年,次贷担保的证券化产品账面价值一度达到8000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末总规模的7倍。

这里要注意的是,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核心资产是832亿美元,但它们承担着5.2万亿的担保和债务,也就是说,极端情况下,只要1.6%的买家违约,整个系统就会崩溃。

房利美和房地美坐在火山的顶端。房利美和房地美用欺骗性的会计报告掩盖了美国的次贷问题,但问题的存在只会让火山爆发得更猛烈。

因为大量不合格的买家无法正常支付月供,大量次贷资产违约。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引发了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机。

货币市场和基金出现了挤兑。几天之内,几乎所有为金融和非金融企业提供信贷的核心融资市场都陷入困境,全球经济严重萎缩。包括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中资金融机构以及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损失惨重。

看到这里,大家会惊讶为什么这么巨大的金融危机没有造成长期巨大的损失。可以看看当年的亏损。2008年有1.7万人丧失止赎权,2009年有21万人丧失止赎权。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实际GDP年化收缩率为8.2%。到2008年底,全球股票市值蒸发了超过35万亿美元,美国房主又损失了7万亿美元。再加上各类法人实体(非上市公司和非有限责任公司)和全球股票的损失,2008年,一个* * *蒸发了约50万亿美元的财富,接近全球GDP的4/5。

2008年的金融危机没有演变成20世纪30年代那样糟糕的大萧条,主要原因是官方机构采取了高质量的应对措施。也就是说,美国政府用自己的财力承担了房利美和房地美所有贷款造成的损失,也就是所有美国人民为华尔街的贪婪买单。

美国财长保尔森直接接手了早已陷入漩涡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具体方案是,财政部向房地美和房利美注资,并收购相关优先股;政府相关监管机构接管了该机构的日常业务并任命了新的领导人,并制定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全面救助计划。

此后,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机就像之前的经济危机一样,始于华尔街的贪婪,终于美国政府买单。赚了大钱的还是金融寡头,赔钱的还是普通百姓。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中国政府严格控制蚂蚁金服了。其实他们的本质和房利美、房地美的次贷危机的机制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债务证券化扩大放贷规模,但本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