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谁敢于创新改革?
王安石,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改革,针对当时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庶强兵为目标。王安石本着“天下之富取决于天下之强,天下之富用于支付天下之开支”的原则,从理财入手,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分担损失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养役法)、市场交换法和均田法,并将护甲法和兵法提升为强兵。变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变法中的缺陷和种种弊端是主要原因。
万历年间,内阁官员张为挽救明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张指出当时的五大弊端:“宗室骄横,官阔,官守规矩,边不修边,钱花得多。”针对以上问题,张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改革成果
张的全面改革旨在解决明朝二百多年发展中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以巩固明朝政权。这次改革后,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得到加强,“法必行”、“言必行”基本实现,使明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库积累白银多达6700万两,粮食储备达13万石以上,足够维持十年。比起嘉靖年间国家库存粮食不够一年的情况,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它扭转了明朝腐败的政治局面。但改革不可避免地触及了相当一部分官僚、士绅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自然会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而且历史太深太顽固,很难回归。万历十年(1582),张积劳成疾,很快就去世了,反对派随即对他进行打击。张成了改革的牺牲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家人死去。此后,虽然保留了一些改革成果,但大部分都毁于一旦,就像明朝进程中逝去的一道光,无法阻止衰落。
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农历戊戌变法年)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通过光绪皇帝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有:向西方学习,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和教育制度,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这场运动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9月,慈禧太后等人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禁,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历时仅103天的变法最终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被称为戊戌变法。
改革最彻底的是商鞅和戊戌变法,效果最好的是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