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饮茶历史从饮茶的历史开始有多久了?
茶道习俗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先秦两汉
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用木棍将鲜叶捣成饼状茶球,然后晒干或晒干保存。饮用时,将茶球捣碎放入锅中,倒入开水,加入葱、姜、橙调味。这时,茶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解毒药物,也是待客的食品。此外,由于秦统一了巴蜀(中国饮茶传播较早的地区),促进了饮茶的知识和习俗向东延伸。西汉时,茶已经是朝廷和官宦家庭的高雅消遣,王保《童约》记载“五羊买茶”。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注重茶的烹饪方法。这时出现了“以茶为酒”的习俗(见《三国志·武治》),说明当时的中原地区饮茶较为普遍。到了晋南北朝时期,茶从最初的珍贵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品。
隋唐时期
茶叶多被加工成饼茶。喝的时候加调料煮汤。随着茶事的繁荣,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名茶,饮用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喝茶的方式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为了改善茶的苦味,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还使用了专门的沏茶器具,并出现了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中有三篇关于茶的文章,也详细论述了茶的烹调。这时,对茶和水的选择、烹调方法、饮茶环境、茶叶品质都越来越讲究,茶道也就逐渐形成了。从唐代以前的“吃茶粥”到唐代的“高人一等”,是中国茶文化的一大飞跃。
“茶盛于唐,盛于宋”。到了宋代,泡茶的方法发生了变化,对饮茶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初茶叶多制成团茶、饼茶,饮用时粉碎,配以佐料烹煮,也有不加的。随着茶品的日益丰富,品茶的日益精细,茶的原味、清香逐渐被重视,调味品逐渐减少。与此同时,蒸制的散茶也出现了,而且越来越多。茶叶的生产往往以散茶为主,而不是饼茶。此时烹饮的程序逐渐简化,传统的烹饮习惯从宋代到明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明朝以后
由于制茶技术的革新,团茶、饼茶都改成了散茶,泡茶方法也从煎煮逐渐发展到冲泡。茶叶用开水冲泡,再慢慢啜饮,茶香清澈诱人,茶味甘甜醇厚,茶汤清澈透明,能更好地领略茶叶的自然色、香、质。
明清以后
随着茶的不断增多,饮茶的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品茶的方法越来越完善和讲究。茶壶茶杯要先用开水洗干净,用干布擦干,先倒掉茶渣,再倒掉。器皿也是“紫砂做的,不会带走煮好的汤的香味和气味”。二、茶有六种,不同种类的茶,饮用方式也有很大变化。同时,由于风俗不同,不同地区开始选择不同的茶叶。比如广东、广西喜欢红茶,福建多喝乌龙茶,江浙擅长绿茶,北方人喜欢花茶或绿茶,边境少数民族用红茶和茶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