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古长城遗址?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修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互相防御,长城的修建进入了第一个高潮。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整修扩建了北方的山脉,称为万里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对长城进行大修的朝代,今天人们看到的大部分长城都是在这个时候修建的。

长城刚出现的时候不叫长城,叫“方城”。“姬叔·周树?做一个解:城市是1730英尺,广场是700英里。齐《考》云:工匠治国,九里之外,三门之外,初中九经九纬。中国是一个正方形的首都。不仅首都是方的,其他城市也是方的。按照《周礼·天道》的思想,周诸侯国的城市都是按照《周》的规定建造的。

楚长城

春秋时期南阳的楚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从楚国长城开始,到《春秋》、《左传》、《史记》,楚长城一直叫方城。由于长期以来长城和防城的名称不同,人们并不认为防城是长城,甚至不是一座孤立的城堡或城墙,也不知道防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左传》载:“Xi公四年,楚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东周史》说:“周惠王二年,楚王回方城,夜敲城门。”南阳区域志?方城曰:“楚王在方城山上(今小丁山)筑长城,以守其北境,故名方城县。”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长城记录。

楚长城北起方城县,南至泌阳县,转西南至唐河县,面向齐国方向。战后继续修建,西起南诏、嵩县、西峡、内乡、镇平镇,绵延300-400公里,至邓州市罗庄孤山。今天,在内乡县、西峡县和方城县仍有长城遗迹。

赵长城

赵长城位于包头市中部固阳县大庙村。它建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二十至二十六年。它徘徊在阴山南麓的峰峦之间。山南是狭长的土默川平原,水草丰美,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站在土长城上向外望去,依稀可以看到这个从大庙到边墙的历史遗迹,以及东边的村庄和西边的昆都仑区。赵长城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成为中国唯一的政权,从此转型为帝国。214年前,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30万人进攻匈奴,占领河套,开始将秦、赵、魏、燕国修建的旧城墙连接起来,在万里中从临洮一直延伸到辽东,故名万里长城。在建造北方长城的同时,以前诸侯国之间用来共同防御的城墙被拆除了。

汉长城

甘肃省安溪县境内有150公里的汉长城,70座城楼和3座城垣。东起玉门蘑菇滩,沿甘新公路南侧,疏勒河北岸,向西蜿蜒,与敦煌西涧码头相接。汉长城及其沿线的烽火台是汉代河西完整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汉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尽管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侵蚀,它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滩上,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汉代长城之一。

北齐长城

北魏、东魏、北齐、北周修建和增建了长城。太常八年,修建北魏长城,北起河北赤城,西至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真君太平七年(公元446年),修建北京居庸关至山西河曲县的长城。

北齐时期修建规模最大,从天宝三年到天宝八年的六年间,对长城进行了五次大修。到了鹤庆二年三月,“胡骑二万兵无光,在紫关筑长城,仍筑二百里,设十二戍”。北齐天同元年,“若羡鲁屡侵北疆,必有所备。图书馆堆砌,镇守东靠大海,随山弯过两千里。其间,若二百里有危险,则要么削山造城,要么在湖谷筑障,设五十余屯戍。”今天北京通州区有北齐长城遗址,是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隋长城

隋代长城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特布德格查,长约6.8公里,分为三段。墙为堆土墙,有鱼脊,宽3米至6米,残高0.5米至1米。一些废墟表面散落着灰色、黑色的陶器碎片和绳索图案的砖块碎片。从航拍照片和卫星照片可以看出,鄂托克前旗境内的隋长城位于明长城一、二侧的北面,与明长城的走向一致。

明长城

从明太祖洪武到明神宗万历,长城在明朝大规模修建了20次。

明长城西起甘肃省嘉峪关市,东至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横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等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公里。它是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坚固、最完整、最雄伟的长城。

明代长城部分沿用了北魏、北齐、秦汉时期的古长城。墙体建筑材料有砖、石、土三种。墙的高、宽、宽随地形的危险情况而变化。山区的墙比较低窄,平地的墙又高又宽。此外,长城沿线还有各种城、关、隘口、敌楼、烽火台、堡垒,与城墙一起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南长城

南方长城,也被称为苗族边境墙,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明嘉靖三十三年,建边墙七十里。万历四十三年,从王会英到镇西修筑了三百多里的边墙。天启三年,从镇西到喜鹊营修筑了60多里土墙。苗疆的边墙都超过430英里长。嘉庆二年,重建正安镇边墙190里。民国二十五年(1936),苗族发起葛屯运动,湖南省政府废屯兴支,结束了湘西苗族长达140多年的反屯政制。侧墙系统被放弃了。

南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之一。显示了一个朝代的特点,是研究明清时期边远少数民族征服和统治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