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燕儿岛的历史故事。

1901年,在德国人编纂的《山东德义村镇志》中,对燕儿岛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根据中国地图,岸边有一个岛叫燕儿岛,绿豆岛在它的西面。这两个岛现在和陆地连在一起,即使涨潮,它们的连接处也不会被淹没。”上世纪上半叶,这一岬角岛的景观——燕岛秋潮,曾被评为“青岛十景”之一。

1933年,燕儿岛出售给世界大会,用于建设国际夏令营和浮山小学教学楼。抗战胜利后,燕儿岛成为军事禁区。1947年夏天,燕儿岛西沙滩被美国海军辟为专用海水浴场,禁止村民在此出海捕鱼。青岛解放后,海军北海舰队在燕儿岛修建了补给仓库和靶场。

1928年,国立山东大学成立后,在燕儿岛地区修建了植物实验场,为植物学系教学进行各种实验。这期间,很多大学生经常来燕儿岛。他们非常喜欢这片土地。夏天,他们在岛上搭起帐篷照顾各种植物,晚上举行篝火晚会,白天在海里游泳。逐渐成为远离市区的海水浴场。著名女作家苏于1934年随丈夫来到青岛,住在山东大学浮山路3号教师宿舍(沈从文故居)。他们去了青岛所有的海水浴场。她说燕儿岛海水浴场海湾安静,环境优美,海天一色。虽然远离市区,游泳的人少,但这是它的特色。

1935年,大导演孙瑜带领摄制组到青岛同时拍摄两部电影。为了避免重复,《走向自然》在第三海水浴场拍摄,《浪淘沙》在燕儿岛拍摄。今天我们看老电影《浪淘沙》。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就会认出燕儿岛的风景。

1968年8月2日,当时的青岛市革命委员会给了中央交通部红星船舶修理厂(后为北海造船厂)一个批复,在燕岛浮山湾内建址,燕尔岛及其周围的浮山湾被围在北海造船厂内,燕尔岛与世隔绝。申奥成功后,北海造船厂于2003年2月12日西迁,为奥帆基地让路,燕儿岛得以重见天日。

2006年6月底,青岛奥帆中心在燕儿岛建成。多年来,许多居住在老城区的长跑爱好者都把燕儿岛作为他们的长途目的地。但是大多数人只能跑到太平角,每天跑到燕儿岛就觉得很骄傲。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在燕儿岛青岛奥帆中心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