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沙洋”为主题的作文

乡村自然风光优美,乡土气息浓郁,民风淳朴。这些都是城市无法比拟的。然而,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的新鲜事物更少,视野更窄,阅读的书籍也极其匮乏。在教学中,我发现农村小学生普遍对作文不感兴趣,作文水平不高。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一,大量积累,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练习材料”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农村小学生由于阅读量小,词汇量少,知识面窄,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生动。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我觉得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多渠道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

1,课内阅读积累。重视课文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在很多课文思维练习中,都有“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落,提取好的词句”等练习,让学生在背诵中感受语言和文字的美,在抽象中积累材料。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上课都有一个笔记本,在预习新课时把自己喜欢的单词和短语画出来,用工整的字抄在笔记本上。一开始,学生对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不是很理解。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读,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抄写。学生摘抄的句子都是自己喜欢的,都贴近自己的生活,能引起自己的情感共鸣。写作时,这些词可以得心应手,使练习锦上添花。

2.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用不容忽视。“文章自然,妙手偶得。”如果你想成为大师,你必须广泛阅读。因此,我经常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鼓励学生积极到图书馆借书阅读。但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图书数量少,学生的视野无法得到很好的拓展。我建议同学们周末或者节假日去市内的书店、图书馆借阅摘抄,养成积累好单词好句子的好习惯。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多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如民间故事、神话、童话、寓言等。这些作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读起来很有趣。也可以让学生在“蜜汁集”中摘抄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地方,然后读一读,背一背。并写下你的阅读体验。而且,应该鼓励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自己的单词和短语,让学生尝到更多阅读的甜头。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阅读兴趣可以同时提高。岂不是一举两得?

第二,注意观察,引导学生捕捉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练习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人以鱼”,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素材。

1,观察要发挥多种感觉功能。看、摸、问、听、想,从各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物的立体形象。比如通过观察果实荔枝,可以通过视觉知道荔枝的颜色和形状;通过触摸感受荔枝外观的粗糙;通过味觉品尝荔枝;通过嗅觉闻到荔枝的香味。对人、动物、事件等的相同观察。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深刻的感受,才能捕捉到作文生动具体的素材。

2、观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农村民风正宗淳朴。与城市生活相比,乡村生活更注重传统习俗和古老文化的传承。例如,除夕夜吃团圆饭,正月十五赏灯笼,吃元宵,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划龙舟,做月饼...这些场景既喜庆又沿袭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这是农村孩子喜爱的,也是城市生活所缺乏的。如果能引导学生去观察,把身边的这些民间生活当成写作的一种素材,那将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其次,学生对家乡的名胜古迹更感兴趣,老师也可以从这方面引导学生收集家乡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

3.从观察中唤起想象。缺乏合理联想和想象的文章是枯燥无味的,必须让孩子根据观察到的对象发展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比如神舟七号飞船顺利返回,中国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么看?或者想象与之息息相关的事物,从这里到那里,大胆想象。

及时记录观察结果。观察如撒网,记录如拉网。写日记是最好的方法,也是积累素材的最好方式。

第三,灵活练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孩子喜不喜欢某样东西不是天生的,很多兴趣都是“衍生”出来的。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1,以课本为基础,模仿继续写课文。在语文教材编排的课文中,无论是口语还是阅读课文,每组课文都很优秀;语言和篇章结构都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学生从阅读中学会写作,从模仿中学会创造,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桂林山水的教学,可以模仿描写桂林山水特色的句式;也可以模仿课文结构“总计-小计”;也可以模仿引经据典的写法来总结课文。再比如:教完范卡的最后一段,我安排了一个延续练习,提出一个假设:“如果爷爷收到范卡的信,会发生什么?”请以“爷爷收到了信”为开头写一段话。“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要求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发灵感的火花。比如,为了让学生写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一个活动,我会在平时的班级课上安排更多有趣的农村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拔河、转陀螺、拿玻璃珠……让学生在动笔前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然后让他们写下活动的过程和活动后的感受。当学生兴高采烈的时候,让他们写下这快乐的一幕。结果班里的同学都能顺顺利利的做完,不皱眉头。

在农村生活中,有丰富多彩的劳动场景。在写作之前,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新体验工作生活。孩子写字还会抓头写不出来吗?

3、面对突发事件,应现场追击,及时记录。一个学生挖出了鸟巢,他把整个鸟巢带到了学校。我找到后,看到巢里那些红嫩嫩还没长毛的幼鸟。很快,学生们接受了爱护鸟类的教育;其次,指导他写一篇关于观察小动物的作文:此时此刻,小鸟的妈妈已经失去了她的孩子。这是多么的焦虑,悲伤,难过啊!你不想让他们一家人团聚吗?告诉大家此时此刻的想法。

第四,开辟园地,让学生施展才华。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创新亮点,及时给予鼓励,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写作动机。首先,我在每月的教学中,都坚持把每个学生认为自己最满意的1-2练习抄下来,装订在班级的“喷集”里。每学期编一本班级杂志《成长果园》,让每个同学互相交流,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也可以把这个成果分享给父母。学生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增强了他们对这次练习的信心。其次,老师应该经常关注各种报纸和杂志。如果有短文写作的消息,他们应该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并鼓励他们试一试。即使石沉大海,也会为成功打下基础。对于一些构思新颖、材料独特的作品,老师可以推荐给素质教育博览会、小学生周刊等小学读物投稿,让学生施展才华。

总之,我们在农村,在农村工作,教学上难免有困难。只要老师有心,把握时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握规律,因材施教,相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爱上作文并不难。当他们融入生活后,会以一种山一样宽广的胸怀,一种充满泥土气息的朴实语言,驰骋在广阔的作文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