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万窑村被称为活的历史博物馆?
这次去苍南,我去了万窑村,那里是制瓷的。碗窑村位于苍南县玉龙湖河谷中上游,桥墩水库末端。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集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寺庙、古戏台为一体的万窑古村,是清代浙南烧制民间青花瓷的主要基地。至今,村民们完整保存了300多栋清初古建筑。古村落因其完整的保护、独特的村落结构和村民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被誉为“活的历史博物馆”。
村子依山傍水,古色古香。不走近,远远望去,山路崎岖蜿蜒,房屋错落有致,河水潺潺,村庄就像一幅油画。进入村庄,古朴的建筑和石阶会引领你前行。沿着蜿蜒的石阶走,你会发现这个村庄非常安静。石阶、木屋、小桥、流水、仙人掌、水车、戏台、作坊、吊脚楼,还有悠闲的人和站在屋顶瓦片间的公鸡,都体现了古村落的原始之美。
碗、窑的美,大多体现在建筑上。村里的古宅大多建于清末,现存的300多间房屋全部为木结构。这些房屋依山而建,不仅错落有致,而且布局巧妙,形成了独特的线条美。而且房子周围还有水渠,潺潺的流水穿过村庄,与古朴的建筑和悠闲的古巷相呼应,构成了一幅优雅宁静的农家风情画卷,让人驻足流连。
我在陈的祖屋前停了一会儿。出了陈寨,是一条靠墙而建的小路。沿着石阶前行,一座精致古朴的吊脚楼出现在眼前。吊脚楼是碗窑里最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它的结构类似于木制廊桥。整个建筑是用机械结构而不是钉子建造的。这种具有浙江省独特风格和韵味的建筑,是清代浙江工匠的杰作。这种简单巧妙的建筑很适合写生。可惜这样的建筑不多,村里只剩下四栋。
过了吊脚楼,前面有响声,我跟着响声。拐了个弯,来到古陶瓷手工作坊。作坊里,一位老师傅正在制作陶土坯,周围有游客围观。我也进去看了。老师傅面前有一个木制转盘。我看到他把粘土放在托盘上,然后转动转盘,画出泥巴。一瞬间,一个造型精美的碗坯就成型了。我站在那里目瞪口呆,觉得很神奇。如果把那些粘土砖烧成瓷器,我总觉得那种瓷器的光芒能折射出我们生活和人性的光辉。因为制瓷的过程真的需要一种心境,而瓷器的光芒就像一个场景,可以瞬间体现人性的光辉。
龙窑是万窑村的标志性建筑,是村里仅存的窑子,也是浙江省唯一烧制青花瓷的窑子。龙窑沿山坡而建,为砖土结构,全长约50米,宽约7米。因形似一条长龙,俗称“龙窑”,因碗窑建在斜坡上,又叫“班窑”。龙窑自下而上分层,* * *等级为13,中间有层层隔断,窑底只设一个孔,连接各层与烟火。隆尧最底层正面有拱形防火门,窑从正面烧。每层两侧设置拱形防火门,可从侧门直接点燃窑炉。由于碗窑是清代浙南烧制民间青花瓷的主要基地,所以碗窑瓷业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村里有18座龙窑,500多个大小水瓶,700多个作坊,产品远销大江南北,年产值8万银元。村里仅存的龙窑建于清朝康熙时期,近几年才停止使用。
据村民说,龙窑主要做碗,莲花是最有名的。以前烧制瓷器,村里的男人主要负责做碗,女人负责上色。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苍南碗窑正逐渐退出市场,走向衰落。但古村“依山建房、依山建窑、引水渠进村”的独特而典型的建筑格局,以及遗存的原始风貌、完好建筑和古韵,不断吸引着游客前来参观,品味古村的百年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