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历史上的“湖广”现在指的是哪里?湖广为什么要填四川?
湖广中书省,简称湖广中书省,是元代中央直辖的一级行政区,简称鄂州省、潭州省、湖广省。
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荆湖等道位于中书省,因拟取鄂州,别号鄂州省。十四年(1277),鄂州省并入潭州省,长沙。十八年(1281)迁鄂州,治武昌(今武汉武昌)。
湖广兴中书省是全国10个中书省之一,范围包括江南大部、湖南大部、湖北大部、广西、海南和贵州大部、广东雷州半岛,辖武昌、岳州、常德、利州、郴州、袁州、兴国等30路。今天,湖北、湖南西部和陕西南部属于四川省管辖。
湖广着手宣传外交部。其他称谓有湖广外务部兼湖广布政司,简称湖广,湖广省或简称湖广省。明朝时,武昌(今武汉市武昌)为中央直辖的行政区域,为15“户部洋务”(即(武昌、汉阳、黄州、承天府、郴州、德安、越州、荆州、襄阳、宝卿、云阳、长沙、常德、衡州、永州、宝卿)。
到了明朝,被划分为长江以北、大别山和桐柏山的河南省南部被并入湖广,长江不再成为行政区划的分界线。明朝初年,两广与江西、湖南分离。由于广西壮、黎、瑶等民族的暴力反明起义,明太祖朱元璋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将黎族聚居的海南和广西门户钦州、连州划归广东。
“湖广填川”是指明末清初的几十年间,由于战乱、瘟疫和自然灾害,四川人口锐减,耕地贫瘠。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解决四川的劳动力和粮食生产问题,清朝采取了“屯田开荒”的措施,湖北、湖南等十余省的移民陆续在四川定居,其中以湖北、湖南两省最多。据统计,这次迁徙持续了100多年,进入四川的人数在百万左右,其中湖北、湖南两省的人数各占一半。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麻城移民在“湖广填川”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实施“湖广填川”政策的背景
在中国移民史上,清初的“湖广填川”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历史事件。四川之所以要“填”,是因为人口极其稀少,需要充实。明末清初30年战乱中,四川受害最深。1644年,张领导农民起义,进入四川。12年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西”,成都为“西京”。四川成了四战之地:明军乱杀,清军乱杀,地头蛇乱杀,农村流氓乱杀,张也涉嫌乱杀。然后是南明与清军的战争;以及吴三桂反清后与清军的战争。四川人民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和屠杀。据官方统计,1668四川成都仅剩7万人。有些县的户口流失比例只有10%或原人口的20%。四川省剩余人口约60万。
统一后,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填川”政策。主要是鼓励外省移民进入四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赐一亩地为永业。各省穷人,凡携妻入蜀者,均可入籍。四川的招人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员的政绩提升、鼓励垦荒招人密切相关。实施额外的税收优惠政策。康熙下诏移民开垦的亩地,规定五年后才征税。而繁殖种群永远不会被赋予。它还规定,移民和已在四川定居的人的原籍当局应配合转移和核实,安排户籍和纳入嘉宝。这些政策为移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麻城移民入川的条件、形式和数量。
根据光绪《广安府新志》提供的数据,湖北黄、马民族占进入广安府人口的26.64%。湖北和湖南合计约占60%。湖广移民入川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中,麻城移民在四川占有重要地位。
麻城移民入川的条件从地理上看,湖北省离四川最近,长江流入四川盆地。在古代条件下,是进入四川的最佳路线。所以从元代到清初,湖北麻城的移民填充了四川,最多的人进入了四川,离开了工作岗位。麻城的移民条件有三个:第一,麻城离重庆不远;第二,麻城移民历史悠久,元朝和明初都很伟大。
大量麻城移民进入四川。第三,它与张的农民起义有关。张长期留在湖北,后转战湖广、江西等地,尤其是麻城,那里有不少农民参军。所以张的手下很多都是麻城人。张战败后,一部分人隐姓埋名留在了四川。
移民入川的第一种形式是订单入川。四川南川县的移民都是湖广人,尤其是麻城孝感乡的鹅掌、大丘(明初麻城设四乡,孝感乡明成化年入仙居乡)。当时朝廷发布圣旨《楚石民传》时,基层实施部门采用武力捆绑、捆绑村庄的方法强行入川,因此移民的起源不仅与地名相同,而且是小地名。著名作家马识途的祖先是麻城人。乾隆年间,马四兄弟在麻城垦荒。他们溯长江而上,到了中州(今忠县),离开石宝寨的弯丘和沙坝十余里。后来这里的小地名就叫马家山和马家湾。马家族的四个成员在靠近长江的平楚村饲养了1000多只。二是在蜀中生存和存款。著名作家艾芜的祖籍麻城孝感乡,以务农为生。但由于失去了土地,康熙中期,在“湖广填川”的大背景下,他不得不去西蜀求生存,于是带着妻子和腰带,从长江水路进入四川,最终选择了成都府新繁县和彭县交界处的平原,以壕沟插队,占领农业。三是在蜀中经商。清朝初期,湖北与邻近的四川之间的贸易非常便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附近的四川定居。比如原籍湖北麻城的刘廷琦,康熙三十九年命家人刘俊臣定居中江“相土”,随后带着妻子沿途定居中江。四是入仕落户。比如四川龙营总司令梁光裕,原籍湖广麻城。入川后,他被任命为总司令,然后他住在吴佳三木里,泉门乡,江油县。
明末清初麻城移民人数达百万以上,其中一半来自湖北和湖南。湖北大约有30万人。麻城无疑占有重要的比重。但是麻城到底有多少人入川,笔者查阅麻城清代县志,并没有记载这一移民的大事件。据清光绪8年印制的《麻城县志》户籍记载,明嘉靖35年麻城人口为148240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的人口是116234。清初户籍人口为110287。从这个数字推断,明末清初可能有37953人移民到四川。当然,也有参加过张农民起义的人。但估计移民人数在3万左右。如果这个数字是真的,那么占湖北移民总数的10%。县级应该更多。这还不包括明初入川的人数。如果一起算,估计不下65438+万人。根据四川大学教授胡兆喜的说法,58份重庆、合川、南溪和广安的家谱在很多年前被研究过。清朝以前118户入川,其中85户是湖广,这85户中有65户来自麻城。
三、四川麻城移民的管理和作用
第一,相对集中管理麻城移民。如云阳,“城分南北岸,南岸人洪武年间从孝感、麻城、湖广等地迁徙,北岸人康雍间均为侨民,但湖北、湖南人较多。”(咸丰《云阳县志》)对归化移民,加强户籍管理,印制收文,纳入嘉宝,使其安心务农。
第二,引进新的作物和种植技术。比如麻城的红薯、甘蔗、蚕桑、烟草种植等作物和技术都是移民传到四川的。
第三,促进业务发展。麻城商人经营山货、粮食等重点行业,也经营铁锅、布铺、麻铺、酒铺、猪铺、瓷器、杂粮等商品交易。
第四,人口再生产。例如,明朝洪武四年(1371),湖北麻城孝感乡的甘成贤带领家人迁居傅生甘家沟。几百年后,他的后代繁衍发展成了与大量近水人群的姓氏。现在主要集中在傅生、丰河、巴尔、时永等地。分散在整个县城。"
第五,传播文化。如麻城人阚常艳,雍正八年进士,乾隆五年(1740)任四川德阳县令。在任期间,他“常访龙牧,劝农教桑”,并根据四川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情况写了《家事》一书。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书中讲述了许多农耕活动,如把握农耕时间、改良土壤、讲究农耕技术等。
第六,移民与麻城保持联系。著名作家家,唐氏始祖,清初从麻城迁居四川新繁,带着“强望承祖,德干”的韵脚而来,代代相传。艾芜的父亲那一代是“坤”。那是清朝末年,人口倍增,人名不够,就派人到麻城去拜访祖先的家族,只带回来许多韵文,印在族谱上。前两句是“道随慷慨仁,建功立业,显勇学”。艾芜以此诗为“道”的词代,被其父命名为唐道庚。
四、部分县住麻城。
一、广安府(广安)“湘鄂情多,黄麻常丰”。根据光绪《广安府新志》提供的数据,湖北黄、马民族占进入广安府人口的26.64%。湖北和湖南合计约占60%。据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记载,邓小平的故乡是广安县。《光绪广安县志》中记载了约三分之一来自黄安和湖北麻城的人。邓小平的祖先可能是从麻城迁移过来的。根据毛毛的书,“许多研究过我父亲生活的人也研究过我们的家庭和家族史。有人说我们家是湖北移民。——连我舅舅都说,小时候听大人说邓家是从湖北搬来的。”(《我的父亲邓小平》第23页)毛毛的叔叔邓肯在武汉工作。他多次到过麻城,认为邓的祖先是麻城人。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的祖先很可能是从麻城移民过来的。
第二,邻水县。据县志记载,移民姓氏多达65种,其中“湖北最多,尤以本省麻城为甚。”其中著名家族如清代大理寺的甘家彬、正清、台省挂印总指挥包等都是麻城人。甘之前也提过。鲍家明洪武年(1371)随麻城孝感乡鲍迁居兴仁乡绿豆湾,现集中在兴仁、街坊、十字。
第三,在新宁县(今开江),明代麻城移民最流行的名字是张,原籍麻城。明洪武二年,分别迁至接龙桥、沙树湾、张家湾,传至18代。清代麻城有郑、高、薛姓。
第四,彭县。明代,麻城周氏家族明初迁居蜀,居彭县野鸭河,今万年乡。清康熙年间,黄由麻城迁至彭县升平八字坪。
第五,金堂县。长姓张,明初从麻城迁到金堂县关东,几代科举。至今15代。
第六,宣汉县。元代,、项、冉、袁等从麻城迁入。明代有49个姓氏迁入,其中麻城占了22个。清代迁入18麻城,3麻城。
第七,南部县。王兴支系于清初从麻城迁入,至今已传承约20代,有120名名人在该地形居住。很多乡镇都有祠堂。
张姓于清康熙三十六年从麻城入县,至今已传承16代。
第八,岳池县。康祖籍麻城,清康熙二十三年迁居三乡县。范祖籍麻城,也是同时入本县四乡;傅姓孝感乡人,麻城人,青干龙12入县。蒋于21年清康熙迁六镇。此外,南充县、潼南县、新都县等麻城移民较多。
5.麻城移民的优秀人才中,官员和作家较多。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家之路》第二辑收录了北大著名经济学家胡代光的一篇文章《80年代春秋的回忆》。文章说:我的祖先原籍湖北省麻城县。因为明末张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后来被政府军镇压,导致四川土著稀少,大部分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因此,清政府采取了移民四川的政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祖先在康熙年间从湖北麻城县迁居四川(现在大部分四川人都是从外省迁居)。
据《深圳特区报》杨权撰写的《延河之子李鹏》一文写道:“据李氏族谱记载,李氏老家原在湖北麻城县,后迁至四川清福县。它是什么时候移动的不得而知。”据麻城派人到四川高县清福镇调查,发现1936《重建族谱》,其序曰:“武清李自湖北麻城迁此,已有数百年。我一直在这个家里读书,我有一辈了。”族谱后记说“我家是楚地一个门派,第三季显是劫难,不可考。”
如前所述,清代甘家彬、大理寺正清、台军主将包、、等著名作家均出自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