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最著名的蝴蝶效应案例?

所谓的“蝴蝶效应”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气象学家洛伦茨提出的一个近乎荒谬的理论:“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可能会在两周内引发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句话似乎有些夸张。南美洲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怎么会在德州引起龙卷风?但在中外历史上,确实有过因一点小事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意外结局的事件。

先说国内历史上的事件。

一是“吴楚在低梁岸流血”事件。春秋末期,吴国的边陲小镇北梁与楚国的小城中坜相邻。两地居民心有灵犀,鸡犬相闻。一天,北梁的一个女孩去桑园采桑叶,遇到了另一个也采桑叶的女孩李中。这两个人为一棵桑树的所有权发生了争执。在互相推搡的过程中,李中姑娘不小心踩到了北良小姐的脚。北梁人认为自己的姑娘受了外族人的欺负,就带着邻居去质问楚人。

但楚人百般抵赖,出言不逊。一怒之下,两个国家打在了一起。楚误杀了吴国人。一场灾难就这样拉开了,北梁当地守城官员带着士兵把整个钟冲走了。消息传到楚平王耳中,楚平王不问功过,直接调兵攻占北梁。吴王僚对楚国觊觎已久,于是找了个理由攻打楚国,双方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最后,吴国在鸡父之战中打败了楚军,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战败后,楚国在的霸权中不得不转入守势。

二是“误杀撤岗,大明亡国”事件。明朝万历十一年,辽东连长李率军攻打城的女真部。由于女真部一向骁勇善战,城又坚固,李屡攻不下,战事极为胶着。这时,有两个女真人塔克和他的父亲,自愿进入城投降,并协助李破城。没想到,投降失败。这时,明军突然突破城门,涌入城中。他们看到女真人就直接杀了他,可怜的塔克父子也惨遭屠戮。明朝后来解释是“误杀”,但还是赔偿了塔克家10匹马。

这件小事本来不值一提,却为后来大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此事四十年后,崇祯皇帝登基。此时的明朝已经穷途末路,风雨飘摇。崇祯皇帝也想挽救朱家江山,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废除驿站就是其中之一。此举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仅每年为朝廷节省了数十万银车,还大大提高了邮局的工作效率。但是崇祯皇帝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驿站的下岗工人要安置好,不能让他们失去生活来源,否则就会造反。

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丢了工作,还恰逢崇祯年间自然灾害频发。人饿死千里,甚至人吃人。作为一个下岗工人,造反是死罪。不造反就饿死。站起来。如果你运气好赢了,你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能名垂青史。

于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诞生了,战火席卷大半个中国,让崇祯皇帝不知所措,难受不已。这个小小的驿卒终于出现了,并最终在1644年春天攻入了紫禁城,逼得大明山失守的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的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崇祯皇帝没想到会死。当初一个撤帖的决定,其实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没有想到的是,导致大明败亡的另一个对手——英勇的八旗战士,与几十年前“误杀”的塔克西父子有关。

原来塔克有个儿子叫努尔哈赤。《清史稿》记载:“努尔哈赤起兵十三副甲”,源于明朝在古乐城试图投降的德石的“误杀”。两件小事,一件“误杀”,一件“撤岗”,居然导致了庞大的明朝覆灭,就像一只蝴蝶扇动了两下翅膀,却带来了如此沉重的后果。

再说说国外的“蝴蝶效应”事件——“蚂蚱大战”。在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交界处,住着两个印第安部落。像吴楚一样,他们和睦相处,互相依赖。一天,一个部落的小男孩尽力去抓一只漂亮的蚱蜢。另一个部落的小男孩充满了嫉妒和仇恨。于是,两个部落的孩子围绕着这只蚂蚱打起来了,大家互相打起来了。

部落里的女人见此,冲出去保护自己的小腿,扭打在一起,双方损失惨重。到了晚上,部落里的男人回家看到一屋子受伤的人,愤怒的火山爆发了。在各自部落酋长的带领下,为了一只蚱蜢展开了血腥的战争,这就是18世纪著名的“蚱蜢战争”。

当然,这种“蝴蝶效应”的历史事件还有很多,即使是在现代,它仍不时出现在我们身边。所以“一只蝴蝶在南美扇动两下翅膀,就会在德州引发龙卷风”并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所谓的荒诞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