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采石场一中首任校长叫什么名字?
日本侵略者投降了,抗日战争胜利了。1945 65438+2月,国民政府派邓伍明接管采石场中学,任皖南行政公署专员。位于芜湖县的湖南同乡会认为,侵华日军投降后,复兴工作应以教育为第一要务,并于1946年1月召开科教联席会议,决定继续在采石庙建立中学,以1000多亩祖传田地等收入作为办学经费;会上选举产生了学校董事会,由邓武明任董事长,李佩云任副董事长,陆亚鹤任董事。推荐李女士为校长。在李校长的建议下,学校命名为“当涂县私立正气中学”。意思是“培养学生刚毅正直,热爱祖国,做一个成功的新青年”。校训是“刚毅正直”;邓伍明作词,蒋某某作曲,并撰写岗支中学校歌。他的歌词是这样的:长江边上,蔡氏机投矗立着港芝中学,爱与真诚在这里孕育,你在做中学。
学校设有教务处、培训处、总务处,管理日常教学、思想、生活工作。学生们成立了学生会。1948是岗芝中学的鼎盛时期。高一至高三共8个班,300多名学生。学生来自湖南、芜湖、南京、上海等地。
学校篮球队“雄鹰队”经常在南京、芜湖、合肥打球,甚至和当时的国家队一起打球。其技艺名扬宁武,经久不衰。
高中时期,中共地下党员冯介然和赵在学校活动。当时,南京《大港日报》记者陆平经常待在学校里,以免被国民党特务跟踪。
1948 65438+2月至1949 65438+10月,陈汉初、马、谢晋畴先后担任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为防止解放军渡江南下,沿河部署兵力,在严重干扰学校教学的太白楼、观音阁、广济寺等地驻军。1948结束后,学校迁至南京中山东路逸仙桥附近一栋楼继续办学。采石解放后,学校于4月1949从南京迁回原址。
从6月1949到3月1950,彭建文是负责人。
解放后,柯毓夫校长和周同志认为“直”字是前清官僚的谥号,不宜作为校名。因学校在长江旁,拟更名为大江中学,并于1951年1月,学校更名为“皖南当涂县民办大江中学”。取消董事会和纪律办公室。柯玉福是校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为推进办学民主化,成立校务委员会,由学校各方面代表组成,重大问题由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1949 10月,解放后第一届学生会成立;165438+10月,学校成立团支部,王传顺任书记。建立第一个工会。大江中学时期,学生数量锐减。初中和高中共6个班。最少只有80多名学生,最多只有140多名学生。1951九月,高中停课,初中只有三个。这一时期,学校把保卫和建设祖国确立为学生的学习宗旨,从为工农兵服务的观点来教育学生,把拥护工人阶级的领导作为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根据人民政府的指示,把时事教育作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班成立读报小组,每天下午读报半小时,定期进行时事测试。
1951 9月,大江中学高三所有班级并入当涂中学,学校更名为皖南当涂县民办大江初级中学。周同志被当地学校行政部门任命为校长。1952有4个初中班,学生150人。地区团组织派许担任学校的专职团干部。由于私立学校资金短缺,教学质量下降,很多填报要求都改成了公立。1953 165438+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芜湖地区专员办发文通知学校为公办,学校更名为安徽省当涂县第二初级中学。从此,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学校改为公立学校后,归芜湖地区专员公署教育行政部管辖。顾斐是校长。1954成立共青团总支,许同志任共青团总支第一书记,协助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有了初步发展,建了6间平房,增加了教室,改善了办公和住宿条件;建立了理化实验室和动植物标本室。1955,学生480多人,7个班,教职工38人。
同时,学校把受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教育方针。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一定的生产技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代新人。学校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祖国前途和加强自觉纪律教育;教导处、团委、少先队、班级通过班会、周会、报告会、故事会、座谈会等形式,对“一切低人一等,唯读书为高”、“重理轻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上初中就是上高中”的思想进行了批判。1953下半年,根据全国中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校长和上级组织向学生作了“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报告,组织学生学习了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等文章,了解到毛主席的儿子上了劳动大学,徐建春、卢根泽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利用业余时间开垦荒地种向日葵,做公益工作,给植物园和花坛浇水除草,修理课桌板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1954上半年,学校组织师生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组织师生参加抗议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台湾省的活动。那年夏天,长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给学校带来了严重的困难。下半年,学校开展抗洪救灾教育,遵守《学生守则》。全校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克服饥荒和困难,坚持教学。
65438-0955,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农业合作社活动,组织教职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此期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组织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倡直观教学法,全体教师自制教具,共制作了204种教具。自然科学教研组制作的动物标本被选送合肥参加安徽教育展。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持久的班级活动。教师一般每周听1节课,教研组长听2节课,分管教学的领导听3节课。通过听课、阅读教学笔记、检查学生作业和论文、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扎实全面的检查。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955有116届毕业生,其中38人各科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占32.8%,52人成绩在70到80分,占44.8%。1956初三学生不仅毕业了还考过了高中。
6月1956尤建国任校长。同年6月,马鞍山成立。1957年3月,学校更名为马鞍山市第二初级中学。因为没有第一,“第二”也不合适,7月被命名为安徽省马鞍山一中。
1964 5月16日,郭沫若同志参观采石场公园。当时,吴连生总统请他给学校命名。现存的“安徽省马鞍山第一中学”的字体是郭沫若的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