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为什么叫泗阳?

汉代丁原元年(公元前116),泗阳县位于古泗水北岸,故名。在汉代,“国”是指国王和王子的封地。泗水,故名东海郡,汉武帝四年(公元前113年)位于刘彻丁原,是汉武帝后分封的国中之国。泗水辖陵县、泗阳县、盂县。地域大致在泗阳县北部,宿豫县东南部。泗水总户数25200户,人口11.9万。据《汉书·武帝纪》记载,“立常山郡商亲王为泗水王”。这个叫商的人是泗水的第一任国王。自尚流以来,泗水王已经是六个国王了。泗水从建国到王莽篡位,经历了120多年。新朝统治10多年后,泗水改名为水顺,泗水被废。建武二年(公元26年),恢复泗水。重新掌权建立东汉的光武帝刘秀穗“封其父为泗水王”,是泗水最后一个王。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泗水被废,泗水不复存在。泗水王国横跨汉朝。据说泗水王国是皇室及其贵族的坟墓。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国以前是大郡小郡,秦以后是大郡小郡。汉承秦制,郡国平等,直接隶属于汉朝,有一定的权力。根据考古发掘,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这里。周朝泗阳属青州,春秋属吴,吴亡于楚。战国时属楚。秦统一全国后,陵郡设在泗阳,属东海郡。汉武帝丁原元年(公元前116),泗阳县位于陵县东南,泗水下游北侧,故名泗阳。山西设立宿豫县,后为宿豫县。隋唐时宿豫属泗州,唐代改称宿迁县。宋先后隶属徐州淮阳军。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建桃源郡,属淮安道。明清时仍称桃源,属淮安府。民国三年(公元1914),因与湖南桃源关系较重,改称泗阳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建有泗阳、泗蜀、槐泗和运河特区。5月23日1949,恢复泗阳县,属淮阴地区。1996年8月,宿迁地级市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