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历史论文
关键词:彭水;蔡伦造纸;保护
彭水是一个位于重庆东南部的小县城,彭水深山里一个叫竹板桥的村子,至今还保留着一种最原始的民间手艺——蔡伦造纸。
因为现代文化不断冲击古代文化,很多文化遗产面临灭绝的危险,彭水的蔡伦造纸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对其保护的步伐,在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找到一条保护与发展并重的道路。
一、蔡伦造纸术的历史渊源
东汉时期农业发达,国力强盛。东汉元年,蔡伦发明了用植物制成的纤维纸。起初,蔡伦制造的纸多由树皮、破布、旧渔网和麻头制成,既轻便又美观。105年,蔡伦将这一伟大发明上报朝廷,受到奖励,并下令全国采用[1]P430。从此,纸以新的姿态进入了社会文化生活,并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到公元317年,晋文帝司马睿迁都金陵(南靖),造纸术才从黄河流域传到长江流域和江南[2]P591。
据竹板桥造纸传承人刘开生介绍,早在清朝康熙时期,他的祖先刘国伦为了避难,就从江西迁到了河西。途经彭水县浪溪乡竹板桥时,他看到这个大峡谷有山有水,山高林清,两岸竹林连绵,形成一条长约10公里的竹海,于是决定扎根。从此,彭水竹板桥蔡伦造纸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第二,蔡伦造纸术的社会文化价值。
1,保留传统文化的制作工艺
刘造纸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传统造纸技术,代代相传,不断完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是保留了《蔡论》中传统的七十二步造纸工艺。最初的造纸工艺一般包括打浆、调味、施胶制备、浆料给料、脱水成型、压榨脱水、干燥成纸、表面处理[3]P585。竹板桥的主要工艺流程为:取料(以竹子为主料,石灰为辅料)、制料(浸泡发酵)、制浆(粉碎、踩料、搅拌制成桦叶)、成型(舀纸、压榨干燥、抛光着色)、干燥(揭盖、晾晒)、包装。其次,传统的造纸方法得到了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原板材尺寸由30*50 cm改为现在的规格,提高了产品的经济价值。第三,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保留。每年砍竹进厂前都要祭祀蔡伦、山大王菩萨、土地菩萨,春节、半月谈等传统节日也要和祖先一起祭祀。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动歌曲、民歌,至今仍在传唱;同时还保留了多种禁忌,增加了它的神秘性,更增添了它的魅力。据村里的刘凯生说,当年蔡伦刚发明造纸术的时候,做出来的纸极不平整,结构不牢,很容易被撕破,很久都没有找到解决办法。一天晚上,观音菩萨给刘国伦做了一个梦,要求刘国伦在纸浆中加入桦树液(碾碎的桦树叶)来制作纸张形状。事实也确实如此,所以这项技术就成了竹板桥人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