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包括夏商周以来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三个阶段。古代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诗歌和散文是先秦文学的主要文体。

诗歌以《诗经》、《楚辞》为代表。《诗经》以格调、雅、颂、赋、比、荣“六义”的传播影响了后世。最好的杂文是《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百家杂文》。?

2.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开始了历史上崭新的一页。然而,由于严酷的思想束缚,秦文学处于空白状态。

只有吕不韦写的《吕氏春秋》和秦统一前李斯的散文,没有代表作。汉代文学以散文、汉赋、乐府民歌为代表。代表作家有贾谊、晁错、司马迁等。

司马迁的《史记》以“实录”的精神,记述了中国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年的历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绝唱,离骚无韵”。《史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汉乐府诗以民间创作和叙事诗的形式给诗坛带来了新鲜血液,为文人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和动力。汉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酝酿了五言诗的出现。

东汉文人的五言诗是在东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古诗十九首》佚名所作,是东汉文人写的五言诗的代表作。

它以极高的艺术造诣,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新风格。汉代文学在散文和诗歌方面的成就为建安文学创造了条件。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在玄学思辨哲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文学正在走向意识时代。文人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苦闷情绪和自我意识。

文学成就主要是诗歌,建安文学成就以“三曹”为代表。因其悲凉、慷慨、苍劲的创作风格,被后人称为“建安体”或“建安体”。

3.唐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以唐代文学为代表。隋朝时间短,文学成就不大。五代文学中主要的新文学体裁“词”发展起来了,以香、柔为特征的“花间词”派占据了整个词界。

李靖和李煜是南唐的两位大师,成就斐然。特别是李煜后期的诗歌,哀婉深沉,表达了他对失去祖国的悲痛。唐代是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骄傲。流传下来的诗词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出现了世界级的大诗人,比如李白,杜甫。他们的创作是后世的典范,并将中国古代诗歌推向了历史的最高峰。

唐代的文学样式是完整的,诗歌、散文、唐传奇、词、变、脚本都构成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初唐四杰”另辟蹊径,突破了“宫体”的内容,开辟了诗歌的新境界,将诗歌的题材从宫体延伸到了长城。

沈全祺和宋·文志开创了格律诗的形式。陈子昂对齐梁诗风和桑建安诗风的声讨,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健康的道路。盛唐诗人以刚健激昂的情怀和慷慨激昂的诗篇,反映了盛唐积极浪漫的声音。

4.宋代文学?

诗歌、词、散文和话本小说是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内容与时代紧密相关。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诗歌有一种风靡一时的“昆西风格”。他们的主旋律是粉饰现实,歌颂和平,思想空洞。

但严舒、欧阳修的诗歌已经开始摆脱花间词的影响,呈现出词风优美的局面。范仲淹的词神韵独特。柳永、苏轼使词走上创新之路。

北宋后期,周邦彦注重格律,以清丽雅致的词作点缀衰微的朝代,使词重回脱离现实的道路。

5.元明清文学

元朝的思想是尊佛尊道,儒家也是提倡的,但是地位和影响都不如以前了。文学由俗变雅。戏曲、散曲等通俗文学深受大众喜爱。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屈。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传统戏曲,散曲是诗歌,两者都是以歌为主,所以总被称为歌。

明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曲。明代小说,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开了张辉小说的先河。与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一起总结历史,反映深刻现实。

清代文学是中国封建社会总结时期的文学。风格很多,各有特色,小说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作者刻意对社会现实、人生命运及其走向做了透彻全面的分析和思考,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总结,反映了深刻而全面的社会生活。吴的《儒林外史》通过对儒林外史的详细描写和深入剖析,将古代讽刺小说推向了一个高峰,影响了现代作家的创作。

扩展数据

中国文学除了自身的特点之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体系。这个观念体系是以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为主导的,其思想渊源在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中国的国民性和文化思想。

一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入世思想(《礼记·大学》);其次,是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的道德观念;第三,是“天、地、君、亲、师”顺序的伦理观念;第四,是以“忍”(论语)为规范的中庸哲学学说。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以诗歌和散文为启蒙功能的中国文学在内容上侧重于政治主题和伦理主题。把文学当成政治的附庸来说教的倾向,一直被认为是无可非议的倾向。

君臣相遇,民生悲欢,官员沉浮,战争胜败,国家兴亡,人生聚散,法规无序,伦理对立,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旋律,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曲。

儒家入世哲学及其启蒙理念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但同时也抑制了自我情欲的释放、自由人格的生成和自我意识的探索,尤其是理学的“天理灭人欲”观念,给文学蒙上了一层理性主义的迷雾。以上内容的特点是追求“中庸”美学。

中国文学强调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般不要过于热情地表达情绪。中国的旧体诗大多情感内敛,思想含蓄,言之有物,意之无穷,也表现出强烈的理性主义。

百度百科-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