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内战烽火简介

日本投降后的军事形势对国民党非常不利。合众国际社记者在分析中国当时的军事地位时表示:“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已经统治了华北十省的大部分、内蒙古东部、东部九省的南部、南方五省的一角(其中Z!u y ú近边),长6400公里,海岸线3200公里,6个重要港口,7座山脉,4个富饶的平原。”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依靠美国的援助,试图恢复自己的优势,于是戴上了“和平”的面具,于8月1945+04、20、23日连续三次邀请毛泽东来渝和谈,“共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吃* *不吃* *的软套!但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旦打起来,我们会更被动,还不如用谈判来拖延。* * *拒绝谈判,我们还有更多文章要做。”

中国* *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帮助团结和教育人民,他决定派毛泽东等人到重庆与国民政府谈判。8月28日,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毛泽东飞抵重庆,受到重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在机场发表书面声明说,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确保国内和平,实行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在和平、民主和团结的基础上合理解决国内政治和军事方面的紧迫问题,以实现国家统一,建立独立、自由和繁荣的新中国。希望全国各抗日党派和爱国人士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实现上述任务。在渝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分别会见了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各界民主人士,宋庆龄、冯玉祥,向他们阐述了中国的主张。毛泽东引用了一些历史典故,说“和为贵”,“君子动口不动手”。他应该摆事实讲道理,反对内战。同时强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还有等人会见国民党政治人物陈立夫、戴,表明了我党的态度。

经过43天的谈判,于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的会谈纪要,即十月十日协议。政治上,这次谈判给了中国很大的主动权,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所以是成功的。6月6日,毛泽东回到了延安。周恩来和王若飞留在重庆继续谈判。6月5438+02日发布“双十协议”。

中原突围

6月26日,1946,国民党军刘智、程潜以20万大军分四路进攻中原解放区中心区宣化店。从此,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军中原部队分路突围。李先念、郑位三率中原局、中原军区和第二纵队十三旅、十五旅、四十五团,为北路一支;王镇率359旅和干部旅为北路另一支;王树声率一纵二、三旅和二纵十五旅向南路进发。至7月底,中原主力已到达豫西、陕南、鄂西、淮南等预定地区。

清华边战役

1947年3月19日,毛泽东等人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部队主动撤出延安。毛泽东明智地预见到,敌人占领延安后,必然会找我主力决战。离开延安前夕,他布置了青化边战役。为了迷惑敌人,西北人民解放军在彭等人的指挥下,以少量兵力把主力的五个旅诱入延安西北的安塞,把主力集中在延安东北的青化边地区,伺机伏击敌人。为保证其侧翼安全,敌派27师31旅旅部及一个团沿成渝公路北侵。3月25日进入我伏击圈,以6倍于敌的兵力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我歼灭敌军近3000人,活捉了他们的旅长。青化边战役是我军撤出延安后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斗志。

养马河战役

1947年3月,青化边战役后,敌人发现我主力在延安东北,从安塞掉头向东找我主力决战。从3月25日到4月8日,敌人走了200多公里,一无所获,使部队相当疲劳,缺乏粮食。于是,敌人决定留下15师135旅镇守瓦窑堡,主力南下盘龙。此时我军以少量兵力反击,将其引至瓦窑堡西南。我军主力埋伏在瓦窑堡以南的养马河地区。4月14日,敌135旅南下配合其主力时,我军伏击歼灭135旅4700余人,活捉旅长。这是我军撤出延安后的第二次伏击。

盘龙战役

盘龙战役是西北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胡宗南军战略补给站进行的一场攻坚战。养马河战役后,敌人以为我军主力已转移到绥德,于是集结青化边、蟠龙等地5万余人,向绥德急进,企图把我军主力赶到黄河以东。根据毛泽东的命令,我军“投其所好”,以少数兵力引其北上,以主力在瓦窑堡西北、瓦窑堡清涧大道以南等待。5月2日,敌人占领了绥德。当天,我军以四倍于敌的兵力包围了盘龙。经过两天三夜的激战,守军167旅一个团6700余人全军覆没,其旅长被俘,缴获大量物资。

沙家店战役

为配合陈赓南进,8月6日,1947,西北解放军突然围攻榆林,敌立即调遣10半旅北上,分两路增援。6月11日,西北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榆林,主力集结在米脂东北的沙家店地区,等待歼灭敌人。这时国民党军判断我军正在东渡黄河,于是分两路向佳县急进,企图歼灭我军于黄河以西。8月20日,敌36师进入沙家店地区,我西北解放军突然发起攻击。经过激战,6000多人被消灭。这一战役的胜利,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根据地的重点进攻,西北人民解放军开始由防御转入反攻。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作战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范围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外线,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消灭大量敌人,彻底破坏国民党继续把战争引向解放区的反革命战略方针,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军无法持久。我军第二年作战的一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军继续打内线,歼灭内线之敌,收复失地。

刘邓的军队进军大别山。

全国战略进攻的中心目标是攻占中原,跃进大别山。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指挥下,于6月30日晚1.947,从山东东阿渡过黄河至河南梓县,约1.50公里。蒋介石企图在黄河和运河之间的三角地带消灭刘邓的军队,或者迫使我军再渡黄河。刘邓乘势而起,发动了鲁西南战役。7月7日至28日,摧毁黄河南岸多条封锁线,歼敌5.6万余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打开了通往大别山的通道,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不要和敌人纠缠,下定决心不离开后方,半个月路程直出大别山。8月8日,刘邓突然甩开敌人,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跨越千里的壮举。8月18日,我渡过了黄河。(黄色的河漫滩大约有八九十里宽,堆积的淤泥齐膝深。)8月23日,解放军以极大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用木板和高粱秆做渡河工具。刘伯承不顾枪林弹雨,亲临先锋指挥所。终于打破了蒋介石的拦截,成功渡过汝河。26日,我渡过淮河。27日,进入大别山。进入大别山区后,迅速实施战略扩张,分兵发动群众,集中主力进行运动战。到10年底,共消灭3万余人,建立了33个县的人民政府,开辟了鄂豫皖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全面恢复和扩大(1946年7月被迫撤离)。它像一把剑插入了敌人的心脏。

谢忱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陈赓、谢富治兵团是晋冀鲁豫解放军太岳兵团。8月22日,1947团从山西南部平陆、垣曲地区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先是在潼关以北、黄河以南的洛阳歼灭三万一千余人,再派一个出陕南,开辟了陕南根据地。10年底,主力南渡陇海路,挺进豫西,在伏牛山东麓广大地区成功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豫陕鄂解放区。

陈毅、粟裕的军队发展了豫皖苏解放区。

华东人民解放军主力由陈毅、粟裕率领,于1947年8月进攻鲁西南。从9月7日至9日,9 500多人在沙地丧生。26日越过徐州至开封间的陇海路,进入豫皖苏平原。到10年底,共歼敌1万余人,解放了洪泽湖以西、平汉路以东、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攻克了24个县城,发展了豫皖苏解放区。

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为了实现国家战略反攻计划,毛泽东在三军的配合和两翼的牵制下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三军配合如下:刘邓的军队中路突破,直奔大别山;陈粟率华东人民解放军为左后方军,挺进豫皖苏地区;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为后右路军,挺进豫陕鄂地区。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处于“牵制”地位,互为犄角,逐鹿中原。两翼牵制:西北解放军进攻陕北榆林,调动胡宗南军北上;山东人民解放军在胶东发动攻势,继续率领进攻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向海边推进。两翼的牵制有利于三军的合作。1947,1947二月底,协同的“三军”在豫南遂平、西平地区会师,其三个解放区合二为一。

人民解放军战场上的反攻

华北:从9月1947到10月中旬165438,聂领导的晋察冀解放军五个纵队在大清河以北、清风店、解放石家庄等地进行战斗,死亡5万余人,把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接起来,极大地改变了华北的局势。在山西,许率晋冀鲁豫人民解放军,于1947年2月,配合西北人民解放军攻克运城,阵亡13000余人,全部歼灭晋东南之敌,孤立临汾。

山东:华北人民解放军山东兵团,由谭震林、许率领,于65438年9月至6月+2月发动胶东战役,歼灭6.3万余人,收复10余县。1948年初又发动春季攻势,8.4万余人全军覆没。至此,山东除济南、青岛、临沂等少数据点外全部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的整个局势。

东北:在林彪、罗荣桓指挥的1947夏季攻势后,东北人民解放军于9月发起强大的秋冬攻势。到3月中旬,1948,共歼敌125000人,收复33座城市,攻克敌人设防城市四平街,解放营口和东北99%的土地。敌人只能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城市撤退,完全被孤立。

西北:彭、贺龙领导的西北人民解放军于7月中旬,1947进攻榆林,调集胡宗南主力9个半旅增援北方。8月下旬,我军在沙家店、延川岔地区歼灭敌军1万余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接着,又接连向敌人发起攻势,收复延川、延长、清涧。1948年2月取得“宜川大捷”,改变了西北敌我对比的局面。4月22日,革命圣地延安被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