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军服,我军服役前的军服,与战争年代相比有什么特点?

我军军服的历史经历了几次历史性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军军服的特点也逐渐开始与国际同步发展,具有美观和使用价值的特点。相比战争年代单一军装的特点,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我军从65438换成0950的新五零军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实际上,自1955年我国实行军衔制度以来,军衔制度仅装备了5年。军衔制度作为我军从战争年代到建军时期的一种军服,具有一系列特点。那么作为过度军衔制度时代的军装,军衔制度相对于战争年代的军装有哪些变化呢?

从现有的数据可以看出很多特点。50年代的军装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逐渐从原来的单一军种制转变为三军制。虽然当时我们的海军和空军还处于初期建设阶段,但是相应的军服已经配备。其中海军的军装,水兵戴着一顶没有檐的水兵帽,在水兵帽的壁上围着一条纱带,前面写着“中国人民海军”的字样,中印。另外,在空军的军装里,虽然外套颜色和陆军的一样,但是裤子颜色是有区别的。

除了材质的变化,帽子还结合了苏联军服的特点,使用了大檐帽。但是从1951开始,大檐帽就只当礼服用了。平时还是解放帽(1949年单军帽),女兵戴软帽无檐。而且从1950开始,我军的军装设计还是第一次。

此外,还有专门为艺术团设计的制服,这在军装设计史上还是第一次。在此之前,我们文工团的军装和作战部队的军装一般没什么区别,但50式军装改变了这种传统认识,让我们的军装制度更加繁荣多变。为了区分不同的军队,当时军服上的配饰也区分了陆海空三军,除了款式相同,底色略有不同。

“五零”军装虽然丰富了很多,但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为是第一次根据我军特点设计军服,所以不可避免地参考了外国军服特别是苏联军服的显著特点,有些不符合国人的认知和审美观。即使是后来的“五五”军装,也不可避免的会有这些问题。随着逐渐演变,我军逐渐克服了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