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的种植历史是怎样的?
黄檗的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也有部分是栽培的。新中国成立后,列为计划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管理。1980之后,生产销售由市场调节。50年来,黄檗的购销虽有起伏,但总体趋势是逐年增加,基本能满足需要。从1978到1983,由于黄檗购销形势的好转,购销量大增,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据全国中药资源调查统计,黄柏年需要240万公斤左右。野生资源储量7000多万公斤。如果黄檗的生产周期是30年,满足需要的话只能用16年。可见,完全依靠现有的野生资源是无法长期提供大量商品的。全国平均年产量约300万公斤,纯购约270万公斤,纯销约200万公斤,供销约8万公斤。该产品历史上很少出现缺货和积压现象。近年来,由于资源的破坏,出口量增加,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也随之上涨。预计紧张局势短时间内不会缓解。黄柏分布广泛,但存量有限。经过长期开发,野生资源很少。而且由于提取黄连素的原料三针等资源的减少,大量从黄柏中提取黄连素(黄连素),砍盗黄柏的情况十分突出,黄柏资源受到严重威胁。从70年代开始,在四川、湖北、湖南、陕西等地进行人工种植,国家扶持生产。至此,黄柏造林面积达到654.38+0.3万公顷以上。其中主产区四川,保留造林面积2.8万公顷,年收购量约900吨。黄檗主要依靠自然资源,主产区是黑龙江。新中国成立后,年均收购约510吨,1985年1400吨,创历史新高。黑龙江每年从省外调入黄檗380多吨并出口,占全年收购量的69%。
国内种黄皮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保留面积3.3公顷。黄柏年产量约654.38+0.5万公斤,其中654.38+0.5万~ 50万公斤产自湖南龙山、广西蒙山、四川谷林和贵州剑河。广西资源5万~ 65438+万公斤,四川云阳、巫溪;65,438+00,000 ~ 50,000公斤在湖南的花垣、保靖、安化、遂宁,广西的永福、全州,四川的洪雅、大邑、夹江、武隆、白沙、万源,贵州的沿河、赤水、正安、贞丰、凤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