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中的文化因素,开发数学的审美价值,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人文素质。
第一,讲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
通过回顾数学发展的历史,可以将数学文化融入学生的头脑,加强学生对数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人的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有效地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在学习数学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概念、定理等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比如第一次学习复数概念时,学生短时间内无法理解透彻,会产生畏难情绪。这时候老师要引导他们了解复数的数学史,比如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
了解复数的历史。学生仔细了解后发现,18世纪的数学家很难理解复数的概念和性质,而人们对复数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从而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此外,学生还可以从数学发展史中获得启发,理清学习思路。比如通过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学生可以总结出数形结合的相关思想。
二、结合生活教学,适时渗透数学文化
从本质上讲,数学知识是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生活的每一部分都包含着数学因素,比如贷款、理财、购物,都离不开数学。对于高中数学来说,要想在教学的深度实施数学文化,还应该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选取鲜活的教材。
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了解数学知识和文化。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以下生活场景:萧宁的父亲想在银行存2000元,他预计存5年。
利率是2.25%。银行有两种存款方案:第一种是一年期定期存款,第二种是整存整取。请为萧宁的父亲选择利率最高的方案。经过一番计算,学生发现第一种方案的趣味性更高,引出了指数函数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可以更好的开展教学。不难看出,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的场景中感知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和文化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