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写好古诗词?基本要求是什么?
首先,押韵
古诗词要求押韵。尤其是格律诗,对押韵的要求非常严格。现在格律诗的韵可以分为新韵和古韵。新韵是《汉语新韵》。
2005年5月由中国诗歌学会颁布实施。古韵以平云水为代表。《平水韵》是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江北(今山西临汾)平水人刘渊所作。当时全国各地汉字读音差异很大。用一个韵来统一标准,方便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平水韵在古代诗歌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诞生至今已经700多年了。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汉字的发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押韵的词现在已经不押韵了,比如家和斜。原来押韵不一样的词变成了一样的押韵,比如East,Winter。押韵古诗词的目的是为了读得流利。如果押韵的词押韵不一样,就达不到押韵的目的。现在普通话已经在全国推广,用新韵写诗是大势所趋,新韵取代古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你想成为古诗词研究的专家,或者想对古诗词有深入的探讨,学习一些古韵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只是想学写古诗,我觉得没必要背那些枯燥的韵书。如果你掌握了平水韵,你愿意用平水韵写诗也无可厚非。但是你要明白,你面对的读者是十亿说普通话的人。用新的韵脚写一首诗。只要会说普通话,看完就知道押韵不押韵。又快又方便,何乐而不为!至于一些不认新韵的老人,只能笑笑,不必多说。有人主张写格律诗要回到平仄,没有平仄就不是格律诗。按照这个逻辑,甲骨文是不是也应该用在汉字里?有些人反对新事物的出现,这并不奇怪。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更不会逆转。几个角斗士也拦不住车。
二、水准测量的应用
格律诗讲究平仄平仄,为的是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虽然定义明确,但在实践中并不是铁板一块。无论“135”还是“先打后救”,都是通融,放松练级。这些在科举考试中被允许的做法,在一些人的眼里仍然是违背祖训的。举着大棒,到处指责。在我看来,只要不犯扁平化、平尾化、平足化这样的大错误,调整一字扁平并不会影响平足的整体功能。古代名著一两句话写成的并不少见。比如李白的五律《苏武松下贾》,它的颈联是“跪入雕米,明月照素淡。”它的格律安排应该是“平而平,平而平”,句子完全符合规律,而句子的第一个字应该是平的。现在用“月”字,不救就变成“平平”
再比如杜甫后来的到来:“想起剑南洛阳”这句话应该是“平平淡淡”。第三个字要平,用音。如果不保存,就会变成“平平淡淡”。达成了孤独的和平。现在补救,第五个字要改成平声的“想”字,就变成“平平”。不要争辩。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诗格律也不例外。墨守成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都不得人心。也不行。希望古诗词初学者和爱好者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千万不要被误导,误入歧途。这不仅浪费了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很难做出成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