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中法大学的历史记忆

里昂建于公元前43年,曾是罗马帝国时期高卢的首都。里昂与中国的交往历史悠久。里昂是古丝绸之路的西端,是中国丝绸产品在欧洲的集散地。里昂和中国的另一个重要联系是教育。据里昂所在的罗纳-阿尔卑斯大区(Roa大区)议会主席让-雅克·盖拉纳(Jean-Jacques Guelana)介绍,1900年,里昂是唯一一个教授汉语的欧洲城市。里昂中法大学成立于1921,是中国在海外的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大学。里昂中法大学的历史记忆中法大学的建立是在20世纪初中法学教育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发生的。它不仅是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的延续和突破,也为法国大革命的兴起做出了贡献。中国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如同时代的洪流,催生了中法大学这个特殊的学校。中法交流的先行者李世曾作为发起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世曾,河北莱文人,1902年随清政府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国留学,此后一直致力于促进中法乃至中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1908年,他在法国巴黎郊区Garna Columbi村创办了一家大豆加工厂,为30多名法国人提供了工作岗位。后来,他在工厂附近开办了一所学校,让这些年轻人边工作边学习。这是第一次尝试在中国学习。辛亥革命期间,李世曾回到中国。为了“把世界文明输给中国”,1912年,他和民国第一任教育局长蔡元培等有识之士在北京成立了“留法学社”,让更多的学生和青年低成本地到法国留学。1916年,李世曾、蔡元培等法国教育家在巴黎发起“中法教育会”,在巴黎创办华工学校,为在法华工提供职业培训和文化教育。1917年,李世曾、蔡元培先后成立“中法教育社”、“留法勤工俭学社”,鼓励、引导、资助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这一运动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积极响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毛泽东与蔡和森等新民学会同志一起,积极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还尽力为赴法的湖南青年筹集旅费,并得到张的大力帮助。这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话。